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28日 星期一

    贺岁档需要娱乐也需要思考

    作者:吴晓东 汤雪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28日 14版)

        1997年,冯小刚执导的《甲方乙方》以3600万元的票房收入正式拉开了中国电影本土贺岁档的序幕。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贺岁电影市场从当年不到1亿元的规模发展到了价值四、五十亿元的市场大蛋糕。就2013年贺岁电影市场来说,有《王的盛宴》、《一九四二》、《人再囧途之泰囧》、《血滴子》、《一代宗师》等超过40部电影扎堆入市。一边是悲情题材的强势进攻,一边是全家福式的传统贺岁片集体淡出,今年的贺岁档被业界称为“没有贺岁片的贺岁档”。

     

    《人再囧途之泰囧》12亿票房引发热议

     

        当贺岁档电影市场对于轻松题材的需求达到了一定程度,当人们憋足了劲儿打算在年底大笑一场,让末日的预言和所有的烦心事都随风而去的时候,《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简称《泰囧》)迎来了好时机,写下了一笔传奇。这部投资约3000万元的电影,上映两天就收回成本,上映20天全国票房破10亿元,如今已过12亿元,成功改写了年度冠军3D版《泰坦尼克号》的票房纪录。

     

        《泰囧》的热映是因为电影市场的笑声缺席太久了。岁末年初本来就是大家难得的轻松时刻,各种快到期的兑换券也等着突击消费,可偏偏这个贺岁档的电影大都一脸严肃。冯小刚今年打出悲情牌,一部厚重的《一九四二》在滚滚贺岁大潮里扮演了一个尴尬的角色,而同样以大片架势拉开宣传攻势的《王的盛宴》也遭到市场冷遇。毫无疑问,《泰囧》在档期上占了大便宜。“面对深入饥饿历史、体味蚀骨之痛,观影者更多地选择了踏上冒险传奇体会轻松欢愉。”有媒体评论说,《泰囧》的火爆,让我们看到了观众对于喜剧的热爱。

     

        随着票房的不断增加,《泰囧》的影响力已经从商业电影升级为文化现象和社会话题,被过度消费过度解读已然不可避免。围绕这部影片的,除了鲜花掌声和火箭一样的票房,也有层出不穷的争议。华中师大文学院教授晓苏就炮轰“《泰囧》是一部典型的‘三俗’电影”。他认为,《泰囧》这样没有审美价值与艺术含量的电影之所以能获得如此高的票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欣赏水平偏低,并称这样的影片票房越高,说明的问题越大。对此,导演徐峥作出回应:“我只想做一部主流的喜剧片,它的主题必须够俗,因为只有世俗,才能涵盖更广的人群。”

     

    跟风之作难以获得认同

     

        回顾近几年的国产电影市场,我们发现在商业大片集体赔本赚吆喝时,一批中小成本电影特别是喜剧片却几度掀起市场狂潮,从《疯狂的石头》到《失恋33天》,再到眼下引爆观影热潮的《泰囧》,它们以小博大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票房,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人们对近10年来中国影坛“大片热”的冷思考。

     

        喜剧片一直都是国产电影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笑变得越来越“昂贵”。而《泰囧》的出现,却让笑变得极为“廉价”,一场几十元票价的电影,在105分钟里竟然可以大笑几十次甚至上百次。多位影评人在微博上赞扬这部影片是诚意之作,“在当前的华语电影市场,像这样的合格喜剧实在太少了。”“国产喜剧的信誉一再被严重透支,很多为了博观众一笑,但观众进去以后发现不好笑。喜剧并不等于闹剧,好喜剧的核心首先是有一个圆满的故事,笑料不止是段子,得来自于人物塑造、人物关系等。如果跟现实生活没有关系,观众为什么要来看这种电影?”徐峥说。

     

        这一次,《泰囧》的票房奇迹就被媒体称作是“极简主义的胜利”。比起《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泰囧》的超高性价比令人目瞪口呆。然而,可以想象的是,一批打着“囧”字旗号的同类型公路历险爆笑喜剧类型片将排队登场。不过,“《泰囧》容易复制,《泰囧》的成功很难复制”却是业内的共识。当年宁浩以《疯狂的石头》一炮而红,随后国产电影争相“疯狂”,但票房却没能“疯狂”起来。去年《失恋33天》成为票房黑马以后,一堆跟风而上的爱情喜剧照样颗粒无收。中小成本喜剧片若想以小博大,故事、特色和档期三者缺一不可,能否大卖更要看天时、地利、人和。

     

    多样化才是健康的市场格局

     

        时下,随着市场需求和观众口味的变化,贺岁档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喜剧片无疑契合了观众的娱乐心理,符合贺岁时节的观赏需要,成为人们节庆消遣的首选观影类型。但是,贺岁档也不能只钟情于喜剧片。

     

        最新官方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电影票房达到了170.73亿元,同比增长30.18%,再创历史新高。但值得关注的是,全年票房超过2亿元的国产片和美国进口片相比,数量偏少,竞争力相对低下;在5000万—2亿元的中等票房影片中,虽然国产影片比例占有一定优势,但质量参差不齐、口碑与票房不相称,“这些现象凸显了国产电影的核心创作力不强,在类型化开发、多样性建设方面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广电总局电影局有关负责人说。

     

        有业内人士指出:“近年的中国电影,除了本土票房一次又一次地被刷新外,为中国电影史留下了什么?电影需要娱乐,也需要思考,中国电影需要《泰囧》,但更需要《教父》。”尽管中国电影连年刷新产量和票房纪录,但文化和精神层面的缺失已经成为硬伤。《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犹如心灵鸡汤,《一九四二》更像引发深刻社会思考的良药。高成本不是国产片的唯一出路,喜剧片也不是贺岁档的必然选择。好的大投资商业片,加上精致的中小成本影片,才是中国贺岁电影最好的市场格局,才能带来良性竞争。除了拼档期、拼成本、拼制作,更多的是需要拼内容。

     

        《泰囧》的横空出世,在某种程度上会加速中国电影创作者和电影观众各就各位——在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上,不同风格和实力的电影人应该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同年龄、性别和欣赏品味的观众也应该可以各取所需,而不是被舆论裹挟着冲进影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