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1月26日电(记者曹继军、颜维琦)记者日前来到位于上海嘉定新城马陆镇的瑞金医院北院采访,这家开诊刚刚满月的医院宽敞亮堂,一切井然有序。正在窗口排队挂号的陆先生告诉记者,以前想找专家看病,得赶到市区,现在家门口就有大医院,大家省心多了。
去年12月,历经3年多努力,上海在远郊新建的市第六医院东院、瑞金医院北院、仁济医院南院以及华山医院北院等4家三级医院全部投入使用,让当地居民率先享受到了新医改带来的实惠。上海是全国医疗高地之一,如何让优质医疗资源普惠城郊,填补医疗资源“洼地”,被列为上海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课题。瞄准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上海实施郊区三级医院建设“5+3+1”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果。
据上海市卫生部门统计,目前上海郊区常住人口占全市的65%,区域面积占全市的96%,而医院总床位数仅占全市的45%。至于优质医疗资源,郊区的缺口更大。针对这一状况,上海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投入最多的新一轮医疗资源布点调整,包括在5个区分别引入长征、仁济、六院、华山、瑞金等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在3个区县的中心医院提升硬件设施和技术水平,评审通过后升级为三级医院,以及迁建金山医院。
有别于以往“拨款+贷款”,由医院自筹建设资金的模式,“5+3+1”工程从基本建设、大型设备的配置到开办经费以及日后运行经费补助均由市区两级政府予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