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27日 星期日

    文化视角

    传统家具中的中国文化

    ——兼评《美成在久》与《道在器中》

    萧伟光 《 光明日报 》( 2013年01月27日   05 版)
    雍正围炉读书图 故宫博物院藏

        米鸿宾《道在器中》一书,于有形之“器”中觅出无形之“道”,为传统家具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作了颇富洞见之说明;于“君子比德”有进一步深入探讨的是《美成在久》一书中杨汝清的《天才地宝造化所钟:品味金丝楠》一文:“金丝楠的这份与众不同的特质,正与中国传统文人之精神情趣沟通暗合——沉凝大气,华而不奢;从容优雅,含而不露;温润雍然,卓尔不群”。两位所论,一以“道”为主,一以“德”为主,各擅胜场。

        楠木坚劲刚贞。西晋周处所纂《风土记》日:“青桐大船,即诸葛恪所造鸭头船也。樟柟诸木,皆多曲理盘节,最为坚劲。”成百上千年之风雨霜露,炼就了楠木之坚韧挺拔,极难为外物所动。米鸿宾《从“文以载道”话“金丝楠木”》一文中指出,“在古代,‘贞’与‘桢’是通假字,因而‘桢’之大义也承载了水性‘温润、启智’之内涵”。诗圣杜工部极爱楠木,于楠木多有吟咏,传世的就有《高楠》、《枯楠》、《枏树为风雨所拔叹》(“枏”即“楠”)等多首。所谓“干排雷雨犹力争”,将楠木与雷雨奋力拼搏之状写得虎虎有生气,而这也正是杜工部百折不挠之坚韧精神的写照。

        楠木光润和厚。宋代著名诗人吴中复为楠木赋诗曰:“色无花卉妒,坚为雪霜多。”(《西园十咏乔楠亭》)楠木外在之形色并不张扬,不会引得群芳众木之嫉妒;而其内在之坚劲则傲立霜雪,刚劲挺拔。“干育千年秀,根含一气和”,树干为天地精华经千年之孕育而成,其树根则一直深植于含弘之大地,楠木吮吸着天地间之和气,阴阳协调,上干云霄。楠木之亦刚亦柔,彰显着其深得天健地顺之灵气。

        楠木“纵使无人亦自芳”。唐人史俊《题巴州光福寺楠木》有云:“结根幽壑不知岁。”楠木所生之地总是在那些不为人知的幽壑穹谷。《西园十咏乔楠亭》有云:“明堂求厚栋,可得老岩阿。”只有在深山古林中方可寻其芳迹。唐人严武《题巴州光福寺楠木》亦云:“楠木幽生赤崖背”、“看君幽霭几千丈,寂寞穷山今遇赏”,数千丈之木需要数千年之生长,数千年后的今日方得诗人之青睐。

        正因为楠木坚劲刚贞而不失光润和厚,且有“纵使无人亦自芳”之君子德性,具备了“道在器中、天人合一、一阴一阳之谓道、曲则有情、君子比德、和而不同、以虚致实、悬象示义等中国文化的大智慧”,才使得它不仅仅是因为数量之稀少而引起关注,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了中国文化之深厚底蕴。

        《美成在久》楠书房编  《道在器中》米鸿宾著  故宫出版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