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27日 星期日

    《“肖团长”和八十多个汉剧娃娃》后续报道

    从孤儿到团长

    《 光明日报 》( 2013年01月27日   03 版)

        1月26日14时,湖南桃源县理公港镇刘军老人70大寿,请九龙孤儿艺术团演出。演出节目有戏剧《蜈蚣岭》、歌舞《开门红》等。肖宏国带着吴平、宋华军等孩子表演小品《爹归谁养》。

     

        舞台上,肖宏国扮演的是被儿女推来推去没有人愿意赡养的失偶老人爹爹,可现实生活中,46岁的他憨厚朴实,是80多名汉剧娃娃的贴心“父亲”。

     

        遇 恩

     

        肖宏国是桃源县人,9岁失去父母。按村里的规定,每家每户出一点米,每个月送到生产队,由村里送给需要帮助的孤儿寡母。肖宏国就这样吃百家饭长大。

     

        “人生最困难的时候,我遇见了好人。”

     

        邻居万嫂有3个儿女,其中一个儿子与肖宏国年纪相仿。遇到吃饭时间,万嫂会在桌上添双筷子,留他一起吃。生产队分肉了,万嫂给他盛饭,悄悄将肉蒙在饭里头。“万嫂话不多,但是她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爱。”肖宏国说。

     

        10岁那年,肖宏国学习帮别人补锅补盆,还卖过冰棍。当时没钱进货的肖宏国遇见了冰棒厂好心人罗冬初。冰棒批发价一分钱一支,零售可以卖3分钱一支。见孩子没钱进货,罗冬初同意孩子赊账。肖宏国连续赊了3个夏季,剩余的账最后都一笔勾销。“一个孤儿,哪里有钱还账?算了。”看着晒得漆黑的肖宏国,罗冬初心疼地摆了摆手。

     

        12岁时,肖宏国被村里送到公社剧团学汉剧。伍国华团长见肖宏国光着脚来报到,便赶紧买了双胶鞋给他穿上。肖宏国跟随几家业余剧团闯荡江湖10多年,直到1985年在鼎城区演出,遇见了票友郭忠良。郭忠良是4个女儿的父亲,想要个儿子。肖宏国被收留了下来。

     

        郭忠良送他学开车,给他介绍对象。肖宏国靠大伙的支持买了一辆二手货车跑运输,日子好起来,还盖起一栋小楼。

     

        孤苦伶仃的孤儿变成有房有车的老板,肖宏国忘不了帮助自己的好心人。

     

        15时,理公港镇的演出紧锣密鼓,吸引了很多附近的村民。舞台上,肖宏国指了指舞台前侧的小观众苦口婆心劝说自己的不孝儿女:“常言屋檐水点点滴,点点滴到现窝里。你们现在对我不好,舞台前的小孩也都看得到,今后他们长大了,也会对你们不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和才能万事兴!”

     

        感 恩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父母,对帮助自己的人报恩、感恩。小品里,儿和媳看到爹爹的10万元存折后又抢着要赡养老人,想去索取更多的私利,这样人就会迷失自己。”肖宏国通过诙谐又带点苦涩的小品来告诫大家善德的重要,“我人生每一步都遇到善人,走到今天,惜福、感恩,是我最应该做的事情。”

     

        当年在公社剧团,团长伍国华一家待肖宏国像亲人,现在他主动帮团长的老母亲挑水,让水缸总是满满的。

     

        刘青林老人说:“肖伢儿懂感情,常带烟买酒回来看我这个老头儿。”刘青林是当年的村支书,是他将肖宏国送进了剧团。

     

        吴成章说:“宏国讲义气。我们一起唱过戏,我最困难的时候他就来帮。”吴成章是肖宏国的戏友,剧团解散后,吴成章生活没着落。跑运输的肖宏国知道后,出资买了一台机动三轮车送给他,让他跑短途运输讨生活。

     

        肖宏国在常德的家,成了戏友以及桃源县剪市镇九龙村村民进城或是返乡的免费落脚点。家里人来人往,借宿、吃饭的不少。

     

        “在我心里,九龙村二组的几十户人家,都是我的亲人。”感恩于小时候的百家饭,过春节时,他给每家每户送去一只酱板鸭或是一箱水果。他把孤儿艺术团取名为“九龙”,也因了家乡的那份情。

     

        “好心人的这份情,我一辈子也还不完,但是我会还一辈子。”2001年,他做了个惊人之举——放下赚钱的运输和火锅底料生意不做,创办孤儿艺术团,想探索一条收养、培养、成才、就业的路子,让无助的孤儿活出一片精彩。

     

        传 恩

     

        一天的演出结束,脱去层层戏服,洗去厚厚油彩,肖团长和孩子们回到现实生活里。从2001年收养第一批45个孤儿开始,孤儿艺术团共收养80多个娃娃。每个孩子进团,肖宏国都要拍摄影像资料,用摄像机记录下娃娃的成长。吃年饭的时候,肖宏国就会把这些光碟放给孩子们看。

     

        肖宏国发现不少孩子痛恨自己的身世,甚至痛恨自己远嫁的母亲和弃他们而去的父亲。李园的母亲多次到艺术团看望,倔强的孩子却不愿露面。一扇冰冷的门阻挡了母女情。门的背后,却又是两双哭泣的眼睛和两颗伤痛的心。肖团长夫妇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决定与孩子们敞开心扉。明群英谈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肖宏国谈父亲维持生计的不易。孩子们被说哭了,肖宏国夫妇也忍不住落泪。肖宏国想起了自己早逝的父母,想到了自己没有机会让他们享过一天福。

     

        孩子们关闭的心门开了一条缝,阳光透进来。

     

        李园和母亲恢复了来往,肖英主动去监狱探望服刑的父亲……一双双低垂的眼睛,开始带着微笑直面人生。

     

        肖宏国还设立了一个爱心箱,鼓励已经领工资的孩子们不定期捐助一点儿零花钱,去资助下一批进团的孤儿。尽管爱心箱里只是一些小面额的人民币,有的还是用彩纸折叠的祝福。肖宏国告诉孩子们,装在箱子里面的就是一份份爱。能力有大小之分,但是爱没有轻重之别。他还交代那些羽翼丰满自己出去创办艺术团的孩子也要把“九龙”这个好传统传承下去。

     

        懂事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团长一家的谢意。唐明领了第一个月工资买了一把牛角梳子送给团长。唐明见他有了白头发,听说牛角梳子具有健脑活血的作用。

     

        黄琴递来一把剃须刀。肖宏国一愣,女孩儿笑着说:“今天是您的生日,祝您生日快乐!”肖宏国将每个孩子的生日都记在本子上,却忘记自己的生日。

     

        电话响了,是在石门工作的陈曼打来的,说过年要回家团聚。问家里还缺啥。肖宏国反复叮嘱:“回家就好,回家就好。不要乱花钱,不要买东西回来。”

     

        团长家客厅墙壁上挂着一幅骏马奔腾的十字绣,是团长的妻子明群英一针一线绣上去的。望着那幅画,肖宏国对记者说:“有一个运动叫接力,一棒接一棒。我是属马的,希望我们的团就像画上的马儿,我在前面跑,孩子们在后面跟。把爱心、把汉剧一直传承下去。”

     

        (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徐虹雨 赵丁丁)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