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黑的底色上画着插图化的烟斗,烟斗下方则用白色手写体写着“这不是一个烟斗”,站在这幅马格利特创作于1929年的名作《图的背叛》前,每个人脑海里或许都会被画面与文字各自所指的矛盾弄得摸不清头绪,这简单的画面恰恰明示了马格利特在创作生涯的不同阶段对“图与词”命题不倦怠的追问。
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对“图与词”命题的关注,最早可以追溯到马格利特在1929年12月刊的《超现实主义革命》上发表的《词与图》宣言。其中综合呈现了艺术家在20世纪20年代末超现实主义氛围的欧洲,对词图关系的多种思考。马格利特将语词引入画面,质疑事物的指代与事物本身的关联。指出“物与其再现之间,鲜有联系”,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的图像,毫无具体现实性可言。这无疑也呼应着艺术家更深层的自问,即在学院绘画之后,“画什么?为什么画?”
简而言之,《图与词》这一展览关注的是现当代艺术史上的一个独特命题,即绘画、造型艺术与书写、文学语言之间的关联。日前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共95件作品创作语境迥异,但在呼应、观照之间,不求穷尽艺术史对“词图关系”探索的全部方向,但求获得一个宽广且扎实的视角。
此次参展的作品中,《本义》、《图的背叛》、《微笑》等油画与素描手稿,创作时间前后跨越几十年,希望引导观众走出对“马格利特——超现实主义大师”的标签式单薄认知,为接近这位西方现代艺术史上重要的思考者、实践者提供一个新鲜的角度。以马格利特为原点,展览进一步关注其后几代艺术家对“图与词”命题的延伸探索。马格利特之后,另有不少艺术家从文学或书写的维度切入“图与词”的命题,强调即兴动势与书写表达的实验性,探索语义与书写形态之间的关系,抑或进一步突破媒材局限,以视频、装置、声音等多元手法,将“图与词”的命题带入更贴近当下时代的思辨之中。(田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