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25日 星期五

    澳大利亚:新国家安全战略告别“9·11时代”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25日 08版)

        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1月23日在首都堪培拉公布了一份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强调要将提升地区介入、强化数字网络防范和建立有效伙伴关系作为今后5年国家安全战略的三大优先政策目标。这是继2008年陆克文政府的国家安全声明之后,工党政府的又一份重要的国家安全文件。它的发布在此间舆论中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些舆论认为,这份澳首个国家安全战略将东亚作为关注重点,标志着澳国家安全战略正式告别了“9·11时代”,开启了由传统大国冲突和网络战主导国家安全思维的新时代。

        这份只有48页的国家安全战略,涵盖了国家安全主要目标、危险、核心、前景和未来5年的重点等广泛内容。其表示,澳国家安全具有4大目标,主要包括维护和强化主权,确保人口安全和活力,维护国家财产、基础设施和制度,促进有利的国际环境;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澳国家安全主要面临着8大方面的危险,包括间谍活动和外国干涉,发展中国家和脆弱国家的不稳定,有敌意的网络活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严重的和有组织的犯罪,严重影响澳利益的国家冲突或威压,恐怖主义和暴力极端主义;基于此,澳国家安全由8大核心利益组成,即反对恐怖主义、间谍活动和外国干涉,边境保护,促进有利于澳利益的国际环境,澳美联盟,阻遏和击败对澳和澳利益的攻击,防止、发现和粉碎严重的有组织犯罪,强化澳人精神、资产、基础设施和制度,理解和在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具有影响力。

        该国家安全战略从4大方面分析了澳当前和今后的国家安全前景:首先是经济不稳定和全球秩序重组;经济和战略重心和贸易向亚太地区转移为澳带来的机遇和新的风险;地区内活跃的中等国家影响加强,但美中关系将是构成战略环境的唯一最具影响的力量;多边主义对地区安全重要性的加强,同时也变得更为困难。其次是非国家因素仍具重要性,主要包括恐怖主义和严重的有组织犯罪的持续威胁,类似于有敌意的网络活动通过技术而实施的远程但无孔不入的威胁;诸如私营企业等合法的非国家行为者的影响增强。再次是危险地区的脆弱性和冲突,主要包括主要国家之间的低烈度战争,以及澳所在区域低水平的不稳定状态的持续;中东和南亚脆弱国家和持续的不稳定;战略震动或地区冲突的可能和对国际发展援助需求的增加。最后是来自更广范围的全球挑战,主要包括能源安全和短缺、气候变化、人口变迁、城市化、网络较量增加、暴力政治组织的出现和腐败问题。

        吉拉德在发布会上的讲话中表示,澳将强化网络安全,澳在今年年底前成立一个网络安全中心,将联邦司法部、国防、安全情报组织、联邦警察和打击犯罪委员会的网络安全机构集中到一起。她说:“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有敌意的网络活动将伴随着我们,我们必须做好长期、持续搏击的准备。”

        国家安全战略的公布引起了当地舆论的广泛关注。一些舆论分析认为,吉拉德的国家安全战略追随美国,“政治动机”明显。《澳大利亚人报》记者马雷指出,正如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样,吉拉德正将其工党的重心由其前任关注的中东冲突、国防和情报机构预算一路飚升和国土安全,转向东亚和正在出现的数字时代的威胁上来。他说,“随着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西方从阿富汗撤出,夸大崛起的中国构成的挑战来转移民众的注意力,是有用的;况且,奥巴马已经开了这个先例,并将他的‘中心’转向了亚洲。”

        也有分析认为,吉拉德政府在这个时候发布这样一个国家安全战略是“没有国家安全上的必要”,而是出于大选的考虑。今年是澳的大选年,而吉拉德领导的工党并无胜算在握。《悉尼先驱晨报》资深记者弗力顿表示,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大选年的宣传册子”。他说,“真正的威胁是对工党再次胜选的威胁,国家安全还没到迫使吉拉德制作这个文件的地步”,之所以需要有这样一个“包罗广泛、大而无当”的东西,就是要用来“回击”反对党对政府的指责。而这个“战略”是否够格被称为首个,那就要区分“战略”与“声明”的微妙差异,况且“战略”大部分也只是重复了“亚洲世纪”白皮书的目标。   

        (本报堪培拉1月24日电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陈小方)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