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当前海外“绿色”壁垒更为严苛,家电业只有把生态责任转化为内生动力,才能抢占机遇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能解脱眼前的困境,更有利于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
★“十二五”期间,中国绿色投资预计将达8万亿元,生态文明建设将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连日来,我国华北、黄淮、江淮、江南等中东部大部地区相继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中央气象台持续发布最高级别的雾霾黄色预警,多地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级别,污染指数纷纷“爆表”。近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但对于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中国而言,生态文明之路任重道远。
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作为企业而言,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从何处来?如何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生态责任:需要化为内生动力
近年来,在全球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家电产业,正面临日趋严苛的海外“绿色”壁垒。从2011年底开始,家电产品必须达到欧盟最新推出的“A+”标准才能获准进入欧盟国家销售,这无形中又抬高了中国家电出口欧洲的门槛。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家电生产大国。仅家用电动洗衣机的产销量就从1979年的18000台发展到2011年的6600万台,产量增长了3666倍,出口量超过2000万台。但在这2000万台出口量中,绝大部分是中低端产品,打进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端产品不足10%。
“对于壁垒,我们要正确看待。”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说,作为我们制造业来讲,有这样的壁垒本身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种推动。如果没有这个壁垒,大家都放纵的话,为了降低成本,大家都不会去做环保的产品。我们要做的,是让我们的技术超越这个壁垒,应该用积极的思想看待这个问题。
对此,中国家电研究院副院长吴尚杰也表示,树立较高质量标准,就是要逼迫家电产品向高端化发展,摆脱中国家电产品低端化的固有形象。
近年来,为促进家电制造业向绿色节能方向发展,国家出台了多项节能政策。“但需看到,政府的鼓励是需要的,企业的成长永远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给钱发展,而企业更多地要靠自己创新技术,创新的主体来自于企业。”董明珠说。
据了解,2010年6月1日国家实行节能惠民新政,能效补贴由300—850元调整至150—250元,且7500W以上机型无补贴。“中国空调业过去连能效等级都没有,随着碳排放压力加大,国家开始实施五级能耗标准,在金融危机的外部挑战下,国家希望进一步推动低碳环保,政府希望企业通过帮扶,提高技术水平,放弃高能效的产品生产。”董明珠深有感触地说,“一个时期以来,政府扶上马,送一程已经送完了,接下来,企业就要做好自己的事情。”
“我们从不在生态建设这方面看投入多少是不是合算,从不用单纯的经济眼光去衡量,从来不只算企业的小账,而是算整个环境的大账。”董明珠说,“环境破坏了,企业再能盈利也白搭。所以只要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只要有利于地球生态,就是合算的,就必须要做。”
中国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从一家作坊小厂到掌握全球市场话语权,我们已在行业中居于领先位置,节能减排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一句话——实干。”董明珠说,格力电器目前在全球范围生产与销量都是排第一的,2012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对一个企业而言,不仅要考虑到自身企业发展的利益,更重要的是要承担社会责任。比如,推出1赫兹变频空调,相当于灯泡的耗电量。如果中国市场所有空调全部采用1赫兹变频技术,每年可节约125.8亿度电能,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55万吨。
的确,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从全球范围看,节能、循环、低碳正成为新的发展方式,“绿色工业革命”已然拉开帷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只有把生态责任转化为企业内生动力,才能抢占机遇,赢得更大发展空间。
生态技术:创新突破才有未来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李金兵说:“自然资源系统与人类生存空间存在实际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技术创新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环境与资源的承载能力与有限性。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时期,开发和使用低碳技术是节能减排的关键途径。”他强调,纵观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方式,技术创新大多集中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与减少碳排放这两个方向:美国在发展清洁煤技术上占有先发的优势、德国重点发展低碳发电技术、英国重点研究可再生能源、澳大利亚在碳捕捉与封存上做了不少投资。
目前,一些制造行业的企业已开始积极行动。“只要是对产业长远发展有利的,需要多少就投入多少。”董明珠表示。目前,格力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专业空调研发中心,成立了制冷技术、机电技术和家电技术3个基础性研究院,运行300余个实验室,拥有专利80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2000多项。格力空调共有8项核心技术跻身国际领先水平。令格力人自豪的是,从2005年至今,格力空调已连续8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
“作为规模和实力较大的企业,它们有力量去进行研发和创新,但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它们没有这样的能力。”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苏竣指出,中国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尤其需要靠政府的公共政策去推动低碳技术这类存在市场失灵的领域。低碳的发展不仅仅要在现有企业中提高低碳技术,而且要推动更多的、灵活的中小型企业使用先进的实用技术。建议加强政策之间的协调,不能政出多门,要有一定的集成度。
品牌整合营销专家于清教指出:“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只是中国制造参与全球绿色低碳化竞争的第一步。当前,从总体上看,我国家电企业的节能技术创新还停留在单一技术和产品上,还没有围绕绿色低碳在企业内部建立起集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以及售后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链体系,也没有完全实现全产品线的节能化。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快创新体系建设。”
生态追求: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用较大篇幅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另据了解,在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节能环保、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都与绿色发展密切相关。到2020年,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有望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5%,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这是一场深刻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蕴含着极大的投资空间和投资机会。据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估算,“十二五”期间,中国绿色投资将达到8万亿元人民币。这可能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绿色投资。
此外,按照有关规划,“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投资约1.5万亿元,优先实施8项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开展一批环境基础调查与试点示范;投资近2.4万亿元,用于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是未来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董明珠说。
据了解,格力电器已着眼于加强对温室效应的技术开发。“我们的R290环保冷媒空调已经投入生产,接下来我们将用R340等环保冷媒替代传统冷媒的生产。”董明珠强调,“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要想作为一个有灵魂的企业,就必须拥有创新的技术。”
她指出:“十年前我们就强调要有创新的意识,我们很清醒地认识到品牌的力量在哪里,简单地说,就是质量加数量,就是品牌。因为数量是昙花一现的东西,还是要用质量做支撑。要让一个品牌长久,必须要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技术,实现绿色发展,企业才有更好的未来。”
有关专家也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能解脱眼前的困境,消除和减轻多年来对生态环境的欠债,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促进中国制造业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首先,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就是在扩大内需,提高内需在GDP中的比重。其次,只有在注意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庞大的中国制造业才有可能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变中低档的中国制造业为高中低档齐全的中国制造业。
“绿色GDP我们提了很多年,实施起来很难,没有可定量评价的标准,今后必须把相关评估指标确定下来,在对官员的考核上体现出来。”国家林业局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吴斌指出,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必须改变唯GDP的观念,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办法、奖惩制度,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
(本报记者 冯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