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西安1月23日电(记者杨永林、张哲浩)由陕西榆林普惠集团酒文化博物馆和陕西省作家协会《延河》杂志社等单位主办的“黄土民居民俗文化暨黄土洞藏酒文化高端研讨会”近日在西安举行。国内外学者济济一堂,共同探讨中华黄土民居民俗文化和洞穴酒文化的形成、演进和发展。
陕西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雷涛在研讨会上指出,民俗文化是维系民族心理的重要支撑。现在高楼大厦越建越多,但我们离地气也越来越远,社会也越来越浮躁,民俗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
陕西榆林普惠集团董事长李瑜说,陕北那些冬暖夏凉的黄土窑洞,为先祖们提供了较为温暖和安全的居住和贮物条件。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黄土窑洞被一些人认为是贫穷和落后的象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逐渐取代了黄土窑洞,致使黄土窑洞独一无二的“生态”优势被抛弃。
著名作家贾平凹说,陕北文化很细,是一种暖性的文化,具有火的性格,任何时候都能把你烧热,很像母性文化。同样偏偏还是这种文化,还有着父亲般的庄严,有一种担得起放得下的品质和性格。“我每次去陕北,都有一种非常奇异的感觉,像被施了魔法似的,任凭怎么样都没法安生。有很多文化在不经意间消失了,相比之下陕北文化经得住拷打,她的那种魅力是玩味不尽的。”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说,黄土窑洞属于陕北文化形而下系列,而歌与酒属于陕北文化形而上系列。窑洞、歌、酒共同构成了陕北的生存状态。
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驻华代表处杜晓帆博士说,这些年来,黄土文化持续受到海内外关注,黄土地的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黄土文化“植根”于本土,将在变化和创新中发展,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