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20日 星期日

    济宁 万名保健医生进农家

    《 光明日报 》( 2013年01月20日   01 版)

        虽是数九寒天,但在山东省济宁市,“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活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不管是在偏僻山区还是在百里湖区,你都能看到身着白色隔离服的医务工作者进村落、上船头,为广大群众送医、送药、送健康的身影。

        元旦前夕,记者跟随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支医疗服务队走进了泗水县泗张镇王家庄村。服务咨询台刚一拉开,立即被前来就诊和咨询的村民围得水泄不通。在场的10多位专家,有的正耐心细致地询问病人病史,有的在为农民做相关检查,还有的在为病人开具处方。

        刚刚检查完身体的村民胡庆荣说:“以前经常头晕,晕得厉害的时候站都站不住,俺还以为是累的。刚才大夫告诉俺这是得了高血压。这不,他给俺开了一些降压药,给俺说要按时吃药,吃饭还得少吃点儿盐。以前俺哪懂得这些呀!”

        记者随手翻开医疗队的一本工作日志,上面清晰地记录着自活动开始到现在的每一次巡诊。其中一页上这样写着:“2012年11月30日,星期五,本日共巡诊35户家庭,义诊40人次,签订30份服务协议书,建立30份健康档案。发现和随访高血压12例,糖尿病6例,0-6岁儿童8例,做健康教育指导26人次。发放健康教育材料36份。”

        受经济条件、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约,当地一些得病的湖民、山民去趟医院要坐船、倒车,会花上好几天时间,小病往往拖成了大病。在一些偏远地区,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从来就没有量过血压,有点儿不舒服,抗抗就过去了,对健康常识更是一无所知。

        从2012年9月份开始,济宁市从市、县、乡三级医院抽调医护人员和乡村医生一起组成保健团队,1万多名保健医生深入农村,与居民签订服务协议书,提供免费的家庭医生式服务。保健医生团队每月要在对口联系村里巡诊3天,签订协议的农村居民,每年能享受两次以上保健医生团队提供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看到那些朴实的基层群众,更加坚定了我们医护人员为他们送医疗服务、传播健康理念的信念。每月3天的下乡坐诊时间,虽然要经历坐车、坐船的疲劳奔波,但这3天我们能够近距离接触群众,了解所驻村群众的健康状况和饮食习惯,了解所驻村的风俗人情,这些都为我们更好为村民服务打下了基础,再辛苦我们都觉得值!”济宁市人民医院的护士张宏说。

        医务工作者入村,提高了乡镇一级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的诊疗水平,拉近了医务人员与患者、与普通健康人群的距离,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据了解,截至目前,济宁市、县、乡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共选派了10152名医务人员,对口联系帮扶6153个行政村,入户走访12万户,发放联系帮扶卡12万份,义诊14.8万人次,签订服务协议书11.7万户。此外,济宁市所有行政村的老年人、慢性病等重点人群,全部都会享受到签约保健医生的服务。

        “现在,俺村的人都想在城里的大夫来的那几天来检查检查,因为看得好,开的药对症,这个政策真不孬!”自从医疗队来过微山县欢城镇尹洼村后,村民尹洪亮就盼望着医疗队下次来的时候再给他检查一下。

        济宁市卫生局局长焦华告诉记者:“我们力争利用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和人才,最大限度地把医务人员、医疗设施带到农村,带到广大农民身边,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我们大医院的医疗保健服务。必须由被动服务变成主动为老百姓服务,责任心、服务意识、救治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和改进,也才能更有效地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孙爱民 王 磊)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