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19日 星期六

    转换与升华

    ——看沪剧《雷雨》2013版演出

    刘彦君 《 光明日报 》( 2013年01月19日   09 版)

        在经典话剧《雷雨》众多地方剧种的改编中,沪剧的口碑一直是不错的。最近,由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主演的沪剧《雷雨》参加了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地方戏精粹进京展演活动,使我们有幸再睹其风采。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以发挥本剧种的强项为出发点,对原作精华进行提炼和转换,凝聚成了这一版本独具的特色。

        该剧原由剧作家宗华改编,本次新版由剧作家余雍和改编,导演曹其敬执导,文本的改编显示了改编者的功力。原作的立意曾经在“阶级斗争”和“社会问题”等历史的阐释中辗转挣扎,而此剧遵从原作的主旨,将“人性”和“命运”层面的纠结与冲突提领出来,使人们不仅得以直面原作者那悲悯而博大的情怀,而且领略了当今时代的文化语境和美学理念;原作环环相扣的戏剧结构设计和富有丰富心理内涵的戏剧情境被完好地呈现于舞台。但此剧却没有停留于此,而是根据剧种擅演“西装旗袍戏”的特色,强化了女性视角,将具有“雷雨”般性格的蘩漪设计为主角,以她与周萍、周朴园、鲁妈、四凤、周冲等不同人物的关系处理与情感冲突,构成跌宕起伏的戏剧主干情节,使人物关系纵横交错却又千丝万缕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围绕这个骨架的起承转合,恰到好处地组合了铺垫、展开、悬念、冲突等叙事策略,使观众在熟知剧情的状态下依然保持着浓烈的观赏好奇和心理期待,从而构成戏剧张力。

        该剧的二度创造也十分给力。朴素洗练的舞台空间,灵活有序的场面调度,沉稳细腻的风格定位,尤其是唱腔唱段的精彩设计,赋予作品以璀璨与华彩。虽然新版的演出时间从原来的三个多小时压缩到两个多小时,但剧中“盘凤”、“幽会”、“吃药”、“撕支票”、“四凤自叹”等耳熟能详的经典唱段却被完整地保留下来,给予观众艺术美的享受。

        唱段凸显的,则是沪剧“半念半唱”演唱风格的与众不同。如“盘凤”段落中蘩漪那段“听说他要到矿上去,难道无人对你讲?”,“他现在可曾起了床?他昨夜回来是啥辰光?”,亦说亦唱、鲜活清新,几乎就是原来话剧的口语台词。再如鲁妈“我没委屈只有恨”的那段长腔,淋漓尽致,一气呵成,从最初的隐忍克制,到后来的慷慨激昂,层次分明地渲染了鲁妈的内心波澜。而“花园会”一场, 周萍面对繁漪所唱的“懊悔我自己做错了事,怨恨我自己太糊涂”那一段,充分利用了速度紧、松、快、慢的变化,不仅使唱腔更加生动、自然,而且准确地刻画了周萍胆怯、自私、色厉内荏的性格侧面。

        茅善玉的表演给人以惊喜,其明星效应在沪剧《雷雨》中挥洒得适度而准确。她的嗓音甜美温润,高低自如,唱腔兼有“丁派”的华丽多变和“石派”的委婉甜糯,吸收了越剧、评弹、锡剧等江南剧种的曲调,并将现代流行歌曲的节奏和气声、中国民族唱法的抒情和技巧,融会于沪剧声腔之中。她行腔圆润妩媚,旋律丰富大气而婉转跌宕,在戏的迂回婉转中融入了歌的轻盈飘逸,时尚而现代。她的表演细腻真挚,张驰有度,以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内蕴传递出磁实的气场和审美的想象,洋溢着清新格调和时代气息。开场时,包裹在那袭墨绿色旗袍下的蘩漪楚楚动人,温婉沉静的气质,明慧秀美的形体,使人们一下子就对“这一个”繁漪产生了心理认同。当然,她的表演,并不只是自然本色的流露,而是颇具技术含量的。在对待四凤的态度上,在对待周朴园的态度上,在对待鲁妈的态度上,都展现出人物心态的复杂性。尤其是对比鲜明的两次“求萍”的细节设计,以其巨大的反差形成戏剧张力,凸显了这个角色的悲剧感。在演唱时,她还适当配合着一些肢体语言来塑造人物,希望展现出当代观众更易理解的演绎方式。“花园会”一场, 她对周萍从试探性触碰、有意识依靠到最后感情爆发,这种有层次的形体语言和演唱结合, 形神兼备地揭示了繁漪这个角色感情的复杂性,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演出展现了上海沪剧院的整体实力。鲁妈扮演者陈瑜的戏份并不多,但就在这被限制的创作格局中,却挤出了足够的人物塑造空间。内心处理和外部动作准确清晰,对人物的拿捏不温不火,无论举手投足还是形态神韵,都与角色息息相通,在赋子板的演唱上尤见功力。与原作相比,鲁贵的戏份也被删简了不少,在角色设计和情节铺排上越发少了发挥的余地,然而,钱思剑的表演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从鲁贵这个微末的人物中,找到了展现时代感和塑造“这一个”的途径,并运用与现实生活相近,而又略有夸张的形体动作,巧妙地渲染了气氛,调剂了节奏,显示了艺术功力,同时,又避免了喧宾夺主。

        上海沪剧院近年来,多次携《瑞珏》、《日出》、《董梅卿》等精品力作登上北京舞台,浓郁的地方特色、清新自然的风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次新版《雷雨》进京,其独特的海派韵律和现代气息展现了上海文化的魅力,巧妙妥帖的改编创新,成为戏曲新剧目创作的宝贵经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