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18日 星期五

    建成“住有所居”的小康中国

    ——辽宁棚户区改造对破解“城市病”与构建住房保障体系的借鉴意义

    《 光明日报 》( 2013年01月18日   11 版)
    高培勇
    裴长洪
    丁任重
    王洪卫
    刘洪玉
    杨继瑞
    贾生华
    贾康
    高波
    杨圣明

        高培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 

    辽宁棚改是消除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成功探索

        当前,城镇化是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力,是中国最大的内需源泉,也是最大的改革红利。在城镇化过程中,消除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是最需要加以解决的突出矛盾。我们过去讲的二元结构多是指城乡二元结构,今天则是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问题,也就是要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这一问题说到底是公共服务的差别和待遇问题。

     

        如果把公共服务做一下分层考虑,比如分成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最基本公共服务。住房问题是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因为农村转移人口落户城市,最基本的需要是解决住房问题。住房问题一定要统筹安排,系统考虑,必须立足国际化,放在中国宏观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的框架之内,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裴长洪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

     

    棚户区改造需持续关注棚改后的事项

     

        与一般的保障房建设项目相比,棚户区改造、危旧房改造有一些有利因素:第一,改造的空间是特定的,能够避免拆迁征地、土地无偿服务等难题;第二,改造建成后的分配对象很特定,省掉了认定、甄别合格的居住者这样一个环节。因此,保障房体系建设从棚户区改造入手会相对容易些。

     

        棚户区改造需持续关注棚改后的事项。保障房体系建设包含三个内容:一是怎么建,这涉及钱从哪儿来;二是怎么分,这是保障房建设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三是怎么管,这涉及小区建设、社区管理、建筑维护、物业管理、物业收费等许多方面。因此,需要对后棚改时期的社区管理运营做持续的关注和调查研究。

     

        丁任重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

     

    “三轨制”为解决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提供成功范例

     

        200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要求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的政策体制。如何解决呢?首先是要解决体制上的问题。我国的住房体制改革始于1984年,第一个阶段是全面建立公积金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住房的社会化、商品化的体制。第二阶段始于1998年,停止福利住房的分配,确立市场化的住房体制。2007年开始的第三阶段,是由市场的单轨制向市场加政府的双轨制进行转型。

     

        辽宁棚改最大的亮点就是体制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改革,通过政府加市场加社会这一“三轨制”,解决了棚户区改造问题,避免了中国城镇化道路中的城市病,避免了经济发展中的两极分化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新鲜的经验。

     

        王洪卫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

     

    市场化融资、重视就业和适度保障是辽宁棚改成功的主要经验

     

        解决住房问题应坚持四个方面:一是住房保障的系统性;二是强制性,产业集中的地方,政府强制性地改变一些土地的性质,只允许造租赁房;三是引导性,比如提高容积率,多余的房子不能销售,只能租赁;四是市场性,租金补贴以后,所有问题靠市场解决,政府不参与。

     

        棚户区问题不是我们国家独有的,辽宁能够成功解决这个问题,不但在中国具有示范意义,在世界上也有示范意义。辽宁棚改工程有三个方面非常值得推广:一是市场化的融资,通过“九个一块”解决了融资问题;二是在棚改过程中高度重视就业;三是适度保障,人均不超过20平方米。欧洲的过度保障导致整个社会向下沉沦,对此必须引以为戒。我认为适度保障是辽宁棚改中最好的经验与做法。

     

        刘洪玉教授(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

     

    辽宁棚改在社会、经济和政治层面都有重要意义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东北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住房水平都比较高,但实际住房面积非常低。改革开放以后,体制转型和资源枯竭等问题,使得一度非常辉煌的老工业基地经济停滞,大量工人下岗,很多人同时面临居住贫困和经济贫困,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稳定。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居民参与,是辽宁形成的独特经验,棚户区改造非常大的困难就是棚户区居民的参与问题,辽宁在这方面作出了非常重要的一些探索。辽宁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不仅解决了住房贫困问题,实际上还解决了城市发展乏力问题,甚至整个区域发展的问题。它带动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高了棚户区居民的财富占有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进步。

     

        杨继瑞教授(重庆工商大学校长):

     

    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长期平稳极为重要

     

        辽宁棚改最重要的经验,是设计了建设资金长期平稳的系统方案,即“政府牵引,三方筹资,九金系统”。政府牵引,就是政府的补贴、政府的结余、政府的资金;三方筹资就是政府、市场和社会;九金系统就是政府补贴资金、政策减免资金、开发节约资金、个人筹集资金、市场运作资金、银行贷款资金、社会捐助资金、单位资助资金和工程建筑资金等。

     

        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创新探索,就能够保证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的平稳,实现建设资金的动态平衡:第一,土地的增值和改造区、建设区容积率的适当提高;第二,财政收入的预期增长,可以拿一部分做长期平衡;第三,可以发行保障性住房债券来筹集一部分;第四,开发主体应多元化,形成一个混和机制,减少政府在保障性住房方面的资金压力。

     

        贾生华教授(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

     

    辽宁棚改实现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和社会参与的有机结合

     

        辽宁棚改有三个方面值得学习和研究。

     

        第一,把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棚户区问题,既具有国际上共同的特点,还具有中国特色,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靠市场或单靠政府,需要市场的力量、政府的力量还要加上社会的力量,这是该模式的本质和核心所在。

     

        第二,全面、系统、综合地解决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辽宁提出了一种综合解决方案,把资金问题、土地问题、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全部结合在一起,有效地化解和克服了一些深层次矛盾。

     

        第三,辽宁实践为我们未来的新型城镇化提供了经验借鉴和研究素材。我国未来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会面临其他一些类型的居住区发展问题,比如城中村问题、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辽宁棚改为未来研究和解决城市发展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可贵的实践探索。

     

        贾康教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辽宁棚改中的公司合伙制(PPP)模式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辽宁通过棚户区改造,在几年之内,把涉及200多万人的住房问题基本解决,其中要加以肯定的有“九个一块”,包括政府补贴、政策减免、企业筹集、个人集资、市场运作、银行贷款、社会捐助、金融节约。辽宁棚改中创造的公私合作框架,在中国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现在的保障房体系至少存在四大问题:第一,房源相对单一,以政府自建为主。针对这一问题,辽宁在使保障房在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公租房几个方面明确起来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筹资方式多元化,推进公司合伙制(PPP模式)。第二,保障房分配不能一刀切,以后要细化和因地制宜。第三,分配环节容易产生腐败问题,必须明确、完善进入和退出机制。第四,注意保障性住房存在的居住隔离现象。推进城镇化应防止成片的低端住宅贫民窟化,辽宁棚改对此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高波教授(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

     

    辽宁棚改是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成功案例

     

        辽宁棚户区改造有三个方面值得研究和推广:首先,这个改造不是简单地解决贫民窟居民的住房问题,而是统筹解决城市的贫困问题。通过棚户区改造,实现了再城市化。第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和社会参与”的模式是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有效方式。棚户区改造不是一个纯粹的公共产品,而是一个准公共产品,需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和社会参与,事情主要交给市场去做,政府把好方向。第三,坚持创新的精神。辽宁的棚户区改造应该作为一个国际经验加以推广,联合国人居署的加入就说明了它在国际上的重要性。辽宁的棚户区改造本身强调大胆的创新,融资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和文化的创新。

     

        杨圣明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辽宁棚改成功的关键

     

        今后我国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我们过去在住房上有两个片面性,一是单纯由政府包办,一是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来解决,房子什么的,一切由市场解决。实践证明,仅靠市场解决不了住房问题,后来就提出来廉租房。辽宁棚改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综合运用了政府和市场两种手段,值得推广。在建设城镇居民住房的时候,要防止出现贫民区。保障性住房建设不应过于集中,应把保障房与商品房放到一起,避免出现高档住房、中档住房和保障住房相互隔离的现象。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