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17日 星期四

    密切联系群众·干部手记

    古城改造如何新旧共融

    山西省介休市市长 王怀民 《 光明日报 》( 2013年01月17日   01 版)

        有着2500余年历史的介休,被称为琉璃之城、寒食之乡、三贤故里、文化名邦。我是2009年11月担任介休市市长的,到任第一天,就到老街故巷走一走,结果大失所望——房屋杂陈、垃圾满地、污水横流,旧城内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差,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祆神楼和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文庙等,几乎被随手丢弃的垃圾和乱搭乱建的建筑湮没……

        此情此景,让我心里堵得慌。怎样才能既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又保护好古城?我们请来专家,按“两全其美”的构思进行研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全市上下逐步形成共识:将文物保护与改善民生相结合,让文化工程与民生工程和谐并进,构建历史内涵与时代活力交融的具有特色的城市人文景观。

        经过3年多的努力,介休整修了城市的街道,完善了水、电、暖、气等相关配套设施,修建起5910套百姓保障性住房,原先在文物保护区内的实验小学、党校、经贸局等单位及386户居民,全部搬迁。现在,我们正着力将三贤广场、后土庙广场和城隍庙广场打造成为文化惠民工程。

        新旧共融的介休如何打造?近日,我们又在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确定了2.37平方公里的城市保护复修范围,并对743.7平方公里内的市域文化遗产保护设定了保护框架:建成绵山换乘中心,创建5A级景区;按照古村落的定位,对张壁古堡做好保护性开发;修复后土庙广场和祆神楼广场,抢救保护老城内的全国祆教第一楼祆神楼、琉璃艺术博物馆后土庙、顺城关古文化街区等国家、省级保护文物和尚存的明清民居;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张兰古玩市场,打造辐射全国、极具影响力的古玩名镇。

        (本报记者 邢兆远、李建斌整理推荐)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