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17日 星期四

    王亚雄漆艺:妙手融入自然中

    谷 泉 《 光明日报 》( 2013年01月17日   12 版)
    图为王亚雄用竹和大漆制作的水盂,名字是“给孤独”。

        现在绝大多数的工艺创作,只是把一些图像资源,“贴”在材料上,作品和材料基本上没有什么关联。而王亚雄把自己退到材料的里面,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材料展现自身之美。一方青玉、一截象牙、一粒琥珀、一缕银丝,甚至一节斑竹、一段朽木、一片残瓦和一块顽石,无论大小贵贱,都可以锻炼成艺术品。这种对待材料的态度,既是传统工艺对待材料理念的延伸,也是他创作的起始,朴素思辨。

        但在自然之中,并非无为不做,人是要巧思智慧,要随形就势,关键是对材料理解得如何,也就是“相”得如何。“相”好之后,顺着材料之势,王亚雄或凿或刻,或磨或擦,皆举重若轻,水到渠成。他的作品,看得自然、简洁,但手落在上面,全合手,皆上心。触摸到它们,唤醒我们已经在现代化生活中麻木的触觉。

        王亚雄做的是让艺术与生活重新发生联系的艺术品。他的创作,集中几点,如书、茶、酒、玩、居;书包括书籍装帧、文房用具等;茶包括各种茶具茶器;酒包括各种酒具酒器;玩包括玩具、把玩件、首饰、储存器等;居包括各种家具、陈设物等;皆针对一种文人理想的生活状态。

        赋予作品文化内涵,这是王亚雄创作矢志的追求。他喜欢通过刻字和使用大漆,加深作品的文化内涵。王亚雄研习书法、篆刻多年,以刀代笔,在竹木、砖瓦上,随心所欲,游走无碍——那些字,竟然比写在纸上的还有韵味。他刻字,在文字形式上选择了金石味极足碑体,舍弃薄、轻、甜、巧,更不要华而不实、时髦钻营。

        王亚雄还爱使用大漆。他认为大漆是活的——它的活,不仅表现在色彩、纹理、质地,甚至气味的变化上,还表现在与人与物的亲远疏密的关系上——大漆是可以因人而变的。他认为漆是媒介,是能够让物体达到理想的、玉质化效果的催化剂。中国有几千年大漆的历史,很容易让文化的交汇体现在一抹靓丽的大漆上。他做漆,不是在完成一件作品,不是为漆而漆,而是与漆一起融和、变化,直至生长到浑然一体——他用漆的活力,推进了作品的可变层次。

        “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凡事物之理,简斯可继,繁则难久,顺其性者必坚,其体者易坏。”李渔在《闲情偶记》中的一句话,我觉得是工艺创作的至理名言,也可以作为王亚雄艺术观点的注脚。远古时代的艺术品是他汲取养分的对象;民间艺术的创作是他感叹智慧的最佳母本。王亚雄的作品是通的,并且是文化之通,这也是他这个人给我的感觉。

        从自然而然,到为生活而创造,最终达到拥有文化灵魂,我们似乎可以揣摩出王亚雄的风格来。“天地和同万物生,手心应得百工就。”王亚雄,正是拥有如此内心的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