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新闻专业学生针对大学生宿舍关系状况,在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12所高校做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仅四成大学生对宿舍关系表示满意,其他选择更多是抱怨。同一个屋檐下的同学,却如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一般隔着一条鸿沟。宿舍关系成为了现在许多大学生最为困扰的问题。
为什么时代发展了,同学间的矛盾却变多了?哪些因素导致室友形同陌路?模范宿舍里的同学们又有什么相处妙招呢?带着这些疑问,本报记者通过采访不同年代的大学生、高校教师,发现如今的大学宿舍关系的确存在诸多不和谐之处,但也是由多种复杂的因素造成的。其实,只要怀着一颗包容之心,凡事设身处地多为他人考虑,许多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本报特推出此系列报道,管中窥豹,希望对于当代大学生处理宿舍关系乃至人际关系的发展有所裨益。
同一宿舍复杂关系 伤不起
大学宿舍,一般是4人一间,多则6—8人。然而在这个“小天地”里,处理起彼此关系来,也让不少大学生直呼“太复杂,伤不起”。
宿舍不融洽最常见的是貌合神离打“冷战”。湖南科技大学的雷同学这样描述:“我们宿舍有两个女生比较内向,平时独来独往,上课、去图书馆都不会跟室友一起。我和另外一个同学爱热闹,所以和她俩交流少,各干各的,我不喜欢死气沉沉的生活。尤其到了意见不合的时候,大家可以连续几天不说话。”也有部分同学表示,宿舍里有的同学总是表现得很强势,爱出风头,又很自我,虽然室友不会当面提出不满,但渐渐地会刻意疏远。
当矛盾升级,有少数宿舍的同学关系破裂,撕破脸皮甚至动手。一位名为“Chooen”的大学生网友发帖抱怨室友总是在其他人准备睡觉的时候把音乐声音开得很大。“我们都要上床睡觉了,叫他戴耳机看电影,他居然说戴耳机没家庭影院的效果!室友多次好言相劝,而他却置之不理。”一位宿舍同学决定“以牙还牙”,在这位同学白天睡觉的时候故意放音乐,最后两个男生打了起来。
“发生冲突后,双方不愿意冷静下来好好沟通,导致关系破裂,形同陌路,从此同住一个屋檐下却‘井水不犯河水’。”网友“微笑哥”这样看待他和室友的现状。
还有不少宿舍内部“两两抱团”。关系好的处在一起,看似比较合理,但抱团后容易排挤其他人,少了许多和别的同学交流的机会。
多重因素制约友谊 向前进
调查显示,70%的大学生认为性格不合是造成宿舍关系紧张的最主要原因。家庭背景、生活习惯、兴趣爱好、见解不同等种种因素都腐蚀着宿舍关系,阻碍宿舍成员之间的友好相处。
湘潭大学大二学生小吴讲述自己的宿舍:东北姑娘小青做事风风火火,动静较大,南方姑娘小美受不了小青“连洗个脸都要弄出很大声响”。宿舍其他室友私下议论小青,希望她顾及别人感受轻一点,但无人敢说。一天早上,小青早起自习,其他人都还在睡觉,由于小青开关门声音太大把大家都吵醒了。小美忍不住嘟囔了几句,结果两人发生口角。另一次,小美睡过了头,结果被老师点名批评。小美怪小青去上课没有叫醒她。小青说去不去上课那是你自己的事,我没有义务要叫你。两人又是一番争吵。最后小美主动搬出了宿舍。
大学生网友“无尾熊”也将宿舍的不和谐归咎于性格的差异。她说,在她宿舍里,四个女生常会因芝麻大的事情翻脸。“和进入大学前理想的宿舍关系相去甚远。剪不断,理还乱,做朋友太难。”
缺少交流积累矛盾 成心病
室友相处之久,相处之密,一方面让大家彼此十分熟悉,另一方面也将个人的缺点放大化。
责任划分的不明晰,就是个普遍问题,如同导火索,致使愤怒的情绪爆发。“每次宿舍检查卫生,室友总是指望我一个人,因为我以前总是默默地把卫生搞完,使她们养成依赖心理了。”湖南女子大学的唐同学对室友在宿舍公共卫生方面不愿意实行“责任承包制”很不满,“开始大家分工打扫,后来就懒得弄了,而我受不了脏乱,就每天自己打扫。她们总是以看不清地面上脏不脏为由拒绝做卫生。”
把责任全部推给宿舍长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由于每次我都习惯性地通知他们集体任务,所以每次老师布置公共任务,他们的第一反应,全部都是推给我一个人。我觉得我好像是在为他们服务一样。”来自淮海工学院的王同学抱怨,由于他是宿舍长,向室友传达学校消息、公共任务的工作就落到了他的身上,却没想到使室友养成了凡事都指望他的习惯。
大四学生邓瑛表示,日常生活中的摩擦时有发生,但大家都喜欢憋在心里,不愿意说出来。等到说出来,已经是“忍无可忍”,近乎争吵了。“有时室友借了钱,一直不还,虽然知道室友可能是因为忘记而不是故意不还,但是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而我也不好意思开口要,显得太小气。久而久之就积累了矛盾,对室友有些疏远了。”还有大学生反映,室友喜欢不经允许就拿自己的东西,心里十分不悦。但是记者发现,遇到此类情况,大部分同学是选择生闷气而非积极地沟通交流,结果心里的疙瘩越结越大,为日后埋下了不和谐的种子。
不少大学生认为,大学过得舒不舒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室友好不好”。同住一室,朝夕相处,一旦宿舍关系尴尬,整个大学生活就会不尽如人意。“宿舍人际关系”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做不好这门“功课”,会大大降低个人综合能力的“分数”。(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沈剑奇 宋 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