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光明日报》新传媒版发表了一篇题为《听过不要钱的图书馆查新服务吗》的文章。这样的标题非常吸引人眼球,作为国家图书馆的咨询馆员,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作者所谓的“不要钱的图书馆查新”,只不过说的是给定检索词的简单的专题检索。其实,现代图书馆的查新,特别是科技查新,远比该文所讲的情况复杂得多,关于“要钱”、“不要钱”也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
我国图书馆咨询服务的实质是为社会公众和科研人员等提供其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大背景下,以科研为目的的大众信息需求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主动发起的专题咨询也会变得普遍。另一方面,随着全社会科研诚信体系的构建和专家信息素质的提高,仅为盖章而出具的“查新报告”也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转而变为更具实用性的信息检索。在这样一种社会发展大趋势下,“不要钱的查新”势在必然。
从我国现有体制下的查新服务模式看,走向“不要钱的查新”并不能一蹴而就。这其中需要咨询机构和公众的许多努力,创造一系列有利条件。主要是:
1.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文献公开广度的增加。随着谷歌学术等门户型网站的发展,以及开放获取(Open Access)的范围拓展,公众获取文献资料的门槛进一步降低;而更多的数据库也在易用性和人性化方面有很好的改进,这些进步都使得未经过专业检索培训的普通民众独立使用网络信息进行专业检索的可能性增大。
2.公众尤其是科研工作者的信息素养有一定的提升。应该通过各种方式,从简单的现场辅导、电话指导到集中的授课等,对科研工作者等大众进行广泛的辅导和培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有了这个基础,越来越多的查新项目就可以由研究者自行解决,而专业咨询馆员就可以集中力量为研究者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
3.信息服务机构体制的革新。在当前的体制下,很多情报机构都面临严峻的“创收压力”。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既需要信息科技进步,也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201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见》,将公共图书馆划归为公益服务型事业单位中的一类,并规定了此类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
依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以上有利条件的实现,在不久的将来,图书馆查新服务终将在足够财政保障的前提下,做到不由市场资源配置而成为普遍的“不要钱”服务。我们对此持乐观态度。
(作者单位:国家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