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11日 星期五

    信息战场的巾帼传奇

    ——记第二炮兵导弹专家李贤玉

    《 光明日报 》( 2013年01月11日   01 版)
    李贤玉近照。 闫丽涛摄

        如果把战略导弹兵比作是“擎天勇士”,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总工程师李贤玉,就是一个为勇士织补“神经系统”的人。23年来,李贤玉在二炮信息化建设的峰岭间过关夺隘,写下了信息战场的巾帼传奇。

     

    瞄准世界一流干

     

        海湾战争,揭开信息化战争序幕。第二炮兵党委高瞻远瞩,决定筹建第一套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

     

        在这次战略导弹部队信息化建设的破冰之旅中,26岁的李贤玉成为科研团队里年龄最小的技术人员。年纪虽小,眼界却很高:要干,就瞄准世界一流干。

     

        全军没先例,全国也无模式可循。白纸一张,从哪儿下笔?

     

        泡在图书馆查资料,守在信息中心扫描前沿科技,李贤玉夙夜攻关。当得知设计中某项技术在国外不算“最新”,她毅然推翻已干了3个多月的成果,重起炉灶。两年过后,指挥自动化系统基本成型。

     

        1995年盛夏,第二炮兵奉命向某海域进行导弹发射训练。6支利剑,直击海天。此役大捷,开创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信息化建设先河,成为全军的“标志工程”,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李贤玉也荣获三等功奖章。

     

        本世纪初,全军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研制启动,李贤玉担任该系统总师组成员和第二炮兵分系统副总师。前后6年,李贤玉带领科研团队上百次下部队、钻山沟、进阵地,收集整理上万组数据信息,融入全军体系。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织”就了战略导弹部队的“中国剑网”,成为全军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系统完成,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脚板底下“找法子”

     

        伊拉克战争爆发,让世人震惊于信息化作战的威力。

     

        此时的李贤玉,刚刚担任某研究所总工程师,她比任何人都着急:与世界军事强国比,我们必须昼夜兼程,迎头赶上。

     

        当时,多种型号常规导弹列装部队,指挥系统相互间联不上、通不了,难以形成整体作战能力。指战员说这些系统单独用都好使,可联不起来就“白瞎”了。

     

        官兵的话,直捣李贤玉的心窝子。从发射场回来,李贤玉办公室的灯光,经常通宵长明。她带人走遍导弹军营、发射阵地,与官兵摸爬滚打在一起,反复论证,找准需求。李贤玉说:搞科研,不能坐在办公室“想点子”,而要在脚板底下“找法子”。

     

        奋战一千多个日夜,不同型号常规导弹作战指挥的“方言”,被李贤玉和战友统一成“普通话”。李贤玉又专门选择复杂恶劣环境做试验。大雪封山,呵气成冰,她带领科研团队进驻塞外深山3个多月,连续进行试验调试20多次,终于成功。

     

        探路成功,李贤玉又尝试将这种技术向某新型导弹延伸。历时3年,她率先攻克信息快速远程传输难题,填补国内多项空白,研制的该型导弹指挥控制系统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用数据说话

     

        李贤玉认为,科研容不得半点虚假,求实是最起码的要求。

     

        有一年,某指挥信息系统建成试用,却因电台自扰成了“摆设”。机关和厂家集体“会诊”,大家各执一词,讨论很快变成争论,争论又升级成为争吵,有的还拍起桌子。

     

        争吵到僵持,大家都把李贤玉当作极力争取的“砝码”。她不急不恼,说“我需要试验,用数据来说话”。几天后,李贤玉拿着试验数据和现场演示走进会场,“原汁原味”阐述利弊曲直,还拿出一套完备的解决办法。

     

        2006年,某导弹旅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李贤玉被点名担任技术组组长。随着一道道难题被攻克,一项项空白被填补,该旅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然而,在一次试运行中,某系统却屡屡出现“数据丢失”,官兵议论纷纷。连夜返京,李贤玉一头扎进实验室,反复查验“病根”,直到次日凌晨终于发现问题。之后,李贤玉马不停蹄,奔赴数千公里外的导弹旅,现场连续试验6个多小时,直到拿到上千组数据,证实了自己的判断。

     

        2003年,她捧回中国科协“求是”奖。大伙儿说,这是个响当当的“求实”作风奖。

     

    心里装着大事

     

        23年来,李贤玉心里装着的,都是“能打仗、打胜仗”的大事。

     

        信息化是高端技术的博弈,完全依赖引进行不通。2007年,李贤玉率先提出丢掉“拐棍”,自主研发指挥信息系统软件。领导看难度很大,有些为难;基层用顺手了,不愿创新;身边还有不少人说她“出风头”、“挣表现”。李贤玉顶着压力前行。历时3年,她刻苦攻关,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指挥信息系统。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政委杨传松说,这是推动战略导弹部队信息化建设的伟大工程。

     

        李贤玉说,对事业爱得越深,对家庭就亏欠越多。她力争挑好事业、家庭两副重担。加班回家晚,她就蹑手蹑脚地把屋子收拾一遍,悄悄把家人换下的衣服洗净晾好;只要不出差,她坚持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为丈夫儿子做上一顿可口的早餐,这个习惯,十几年雷打不动。丈夫说她是“好妻子”,儿子夸她“一级棒”。李贤玉常想,如果有一天,自己的事业不再是秘密,她会告诉家人这些年在“忙些啥”。(本报特约记者 陈寿富 本报通讯员 张常伟 李永飞)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