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10日 星期四

    “于右任”
    的由来

    作者:斯舜威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10日 12版)

        “于右任”的由来

        于右任1879年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原名伯循,字诱人。“诱人”典出《四书》“夫子循循善诱人”。直到1905年,他在《新民丛报》上发表文章时首次署名“于右任”。“右任”是“诱人”的谐音,又暗含反清之意。因中国一向以“左衽”来指接受异族统治,故他反其意而用“右任(衽)”。

        于右任幼时便文思敏捷,出类拔萃,且有强烈的革命思想。他17岁时考中秀才,适逢叶尔恺出任陕西学政,他给秀才们出了几十道试题,涵盖了多门学问,限定一个月交卷。于右任在“冬寒无火,夜间呵冻所书,忽浓忽淡,甚形潦草”的情况下,草草写成了十多篇。想不到呈上去后,深得叶尔恺激赏,认为他的诗文策论,见识襟度,卓尔不凡,非时流可及。叶尔恺欣然批道:“入关以来,未见第二人”,“作者奇才妙笔,可以自成一家”,并大书“西北奇才”四字,推崇备至。叶尔恺还拿出一部薛福成的《出使四国日记》,让他带去阅读,嘱其留意世界大势,同时叮告:“这部书我只带来一部,阅后仍需送还。”

        一省学台,对一个出身农家的穷秀才如此青睐,实属罕见,可见叶尔恺确实是欣赏于右任的才学,而寄予厚望。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逃到西安,陕西巡抚岑春煊命令学堂师生恭迎圣驾,在路边跪了1小时。于右任愤然致书岑春煊,要求他“手刃西太后”,拥护光绪皇帝实行新政。这一大胆举动,被同窗好友发现后竭力劝阻才作罢。3年后他中举,特地到照相馆拍了一张披散长发,赤裸上身,右手提刀的照片以明志,并出版了诗集《半哭半笑楼诗草》,抨击清朝的腐败没落。他的这幅“革命造反披头像”及“反诗”诗集后来落到了三原县令德锐手中,德锐即向陕甘总督升允密报他是革命党,请革去其举人,缉捕归案。升允阅后即密报朝廷,因为清廷规定,举人犯罪,须有皇上御批才可拿办。当升允拿到内含“无论行抵何处,拿获即行正法”等严厉词语的御批时,于右任已经到了开封。

        于右任的同学李和甫的父亲李雨田是药材店老板,探听到了这一消息,马上向于右任的父亲通报,并且建议抓紧送信到开封。当时从陕西三原到开封走驿路按常规需要14天,李雨田花重金雇了一个“急足”,限令他7天将信送到。信上仅12字暗语:“哭笑楼,将上墙,虽未祥,祸已藏”。急速逃亡之事,密嘱“急足”口头转告。也是于右任命不该绝,“急足”如期赶到开封,却不知道他下榻在哪一家客栈,正当他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刚好于右任到街上散步,两人竟巧遇了。于右任得知情况紧急,立即回到客栈收拾行囊经许昌逃往上海,就在他走后三四个小时,抓他的人也赶到了。

        于右任逃到上海后,化名就读于马相伯的震旦学院,深受马相伯赏识。1905年马相伯脱离震旦,与同学们一起组建了一所新学校。于右任建议撷取《卿云歌》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中“复旦”两字为校名,被马相伯采纳,这就是“复旦公学”,也就是现在复旦大学的前身。也正是从那时起,于右任在上海开始了报人生涯,改名“右任”,此后以“于右任”行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