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10日 星期四

    “文化产业年度人物”为后来者引路

    作者:刘文嘉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10日 02版)

        光明日报与中国建设银行主办的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推选结果8日在北京揭晓,10位企业家从30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荣膺这一称号。

        结果揭晓之前,若干候选人与文化创意产业专家接受了央视《对话》栏目的采访,话题焦点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风险和困难。火爆荧屏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开播两个月前还在“裸奔”(未确定冠名赞助商),风靡中国的中文版音乐剧《妈妈咪呀!》、《猫》最初则面临着将经典本土化的巨大风险。每一个成功的文化产品,都曾经过类似磨难才走到观众面前,这让现场每一位聆听者都掂了掂“创意”的斤两。

        文化产业存在着与生俱来的风险。“产业”意味着要有成功的融资、成功的资本运作、成功的市场前瞻和成功的品牌打造;“文化”则要求从业者概览与把握传统与现代、大众与经典、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图景和共同精神。让“文化”带来资本回报又不沾上铜臭味,实行产业化运作又不沦为千人一面的工业产品,这个度很难拿捏。让世界经典落地中国,但又不能“山寨”化;让传统文化走出本土,但又不沦为中国式大路货,亦需智慧。文化产业的领军者要在这片山形起伏的土地上驰马试剑、谈钱,但又不伤感情,平衡这几方面着实不易。

        梳理这次获奖的成功文化企业的历史和发展经验,就会发现它们既下过笨功又用过巧劲。对话中的几位嘉宾论及他们成功的文化产品——《中国好声音》、《失恋33天》和《猫》,都不约而同地表示,经验在于各方面都用最好的标准和最好的团队合作。而把握并尊重艺术本身的规律和水准、领会和跟进业内前沿发展趋势、打造或整合最专业的团队,需要的都是经年累月的功夫。与此相比,让人耳目一新的创意、精准的投资选择、恰逢其时的“走出去”和“引进来”,都是多年笨功夫基础上的巧劲。没有前面捻断数根须,就没有后面的妙手偶得。这些共性经验,都可为后来者引路。

        “文化产业年度人物”评选,雕塑了领军者的群像,也呈现了这个行业的规律,其中一些有普遍性的启发尤为耐人寻味。比如,真正带理想主义的做事方式,反而会赢得商业上的成功;永远把自身最成熟、最有优势的项目作为下轮革新的对象,反而会让成功有持续性。有时候,最不功利的目标会带来最现实的回报,而最远的路其实就是最近的路——这层意义,已经不局限于文化产业领域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