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9日电(记者李春利、李蕾)2012年中国生产故事影片745部(含电影频道出品的数字电影92部),生产各类电影总量达893部;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70.73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82.73亿元;全年新增银幕3832块,平均每天新增10.5块,且全为数字影厅;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农村数字电影院线248条,放映队5万多支,全年共放映影片800万场左右,观众人次达15亿;全年共有390部次影片参加了32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77个电影节,其中55部次影片在21个电影节上获得73个奖项;75部影片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收入达10.63亿元;3D数字放映、IMAX巨幕放映设备普及率进一步提升,其中中国巨幕数字放映系统开始投入商业运营,打破了美国IMAX格式的垄断;国产3D、巨幕电影的制作水平取得突破,12部国产3D影片登陆市场,《十二生肖》、《一九四二》、《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等尝试通过IMAX、中国巨幕等技术手段,给观众带来更加震撼的视听享受。这是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今日在京公布的2012年中国创作、繁荣市场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国产影片在全年票房总额中占比超过48%
2012年初中美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增加进口分账影片配额,提高票房分账比例。国产影片市场地位受到极大挑战。上半年,进口影片票房达到了52.67亿元,12部影片票房过亿,而国产影片票房只有28.05亿元,票房超过亿元的国产影片只有6部,市场份额仅为34.75%。面临严峻形势,国产电影勇敢迎接挑战,《一九四二》、《十二生肖》、《搜索》、《画皮Ⅱ》等获较高票房的影片,类型丰富、风格多样,深受广大观众欢迎。全年21部国产影片票房过亿,6部影片达到2亿元以上票房,3部影片达到7亿元以上票房,数量超过历年。票房过亿不再是大片的专利,中小成本影片也频现黑马。尤其是《人再囧途之泰囧》以近12亿元的票房收入创造了国产影片新纪录。国产影片在全年票房总额中占比超过48%,超出中美电影协议签订之初的市场预期。
全国银幕数增至13118块
2012年我国城市影院建设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截至2012年底,全国银幕数从2002年的1845块增加到现有的13118块。全年25条院线年度票房超过亿元,6条院线票房超过10亿元,其中万达院线年度票房超过24亿元。县级城市影院建设也明显加快,北京、上海、天津、山东等省区率先实现了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全覆盖。到2012年底,全国县级城市拥有数字影院近千座,银幕数超过3000块,县级城市数字影院普及率达到35%以上。
产业瓶颈亟待破除
成绩的背后,也伴生着问题。广电总局相关领导指出,2012年票房收入超过2亿元的国产影片与美国进口影片相比,数量偏少,竞争力相对低下;在5000万元至2亿元的中等票房影片中,虽然国产影片比例占有一定优势,但质量参差不齐、口碑与票房不相称。这些现象凸显了国产电影核心创作力不强的问题,在类型化开发、多样性建设等方面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此外,国产电影的数字制作技术还显薄弱,与之相对应的是电影科技人才的匮乏。电影技术标准及监管体系仍不完备,对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产生的伪3D影片未能形成有效制约。
东西部地区差异、大中小城市间差异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012年影片在热门档期扎堆上映、相互挤压的现象依然存在。电影市场监管的制度化漏洞未能及时完善,票房的偷漏瞒报现象仍较为严重。全口径的统计模式尚未建立,二级市场、网络播出、电影后产品开发等还属于统计工作的盲区,统计结果不能准确反映电影行业的实际情况。
继续抓好精品工程
广电总局相关领导表示,今年将继续抓好“电影精品工程”。运用激励方法和扶植措施,有效调动制作单位和创作人员的积极性,力争让主旋律创作成为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艺术精品;特别注重对农村题材影片的发掘和支持。市场建设方面的重点则在中小城市,特别是县级城市,力争在2013年实现中、东部地区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全覆盖,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全覆盖。
2013年将选择部分省市开展农村电影室内放映试点,并逐年扩大推广;将农民工看电影问题纳入农村电影公共服务范围,在2013年选择有条件的城市开展试点,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看电影的有效途径。
今后五年,由政府主导组织实施电影高新技术应用工程将引导和鼓励我国电影从业人员积极学习国际数字电影发展成果,推动中国电影科技进步。此外,在电影“走出去”方面推动建立畅通有效的电影海外营销机制和网络,尽快建立专业性较强的国产影片海外营销体系;重点支持电影频道推进中非影视合作工程的电影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