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不知道现在咱们中职学生也可以考博士了?”
“这个不太清楚,不过对我来说,从没想过会有机会考博士,感觉太遥远了!”
“有机会的,山东省出台了有利于中职学生深造的政策,像你现在这样的情况,先升应用型本科,然后读专硕专博,已经是上下贯通的一条路了!”
这是记者和山东省济南第三职业中专2012级学生小李的谈话,由于山东省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刚刚发布,他还不清楚省内职业教育正在发生的变革。
山东的职业教育近些年发展迅速,每年可为社会输送90多万技术技能人才。但是社会中仍存在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观念,再加上职业教育体系内部上下不畅、与外部关联不通的缺陷,导致大多数有资格、有愿望、有能力的中职学生失去了继续深造的机会,职业教育几乎成为了“终结教育”。而《意见》的发布,就是为了打破这一壁垒,打造“上下贯通、内外衔接”的“大职业教育”体系。
“终结教育”变“终身教育”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08届的毕业生王峰,如今在济南一家金融公司上班,每天工作之余,他还不忘复习一下在学校学过的东西。“我总觉得如果我就这样结束了学习很可惜,虽然已经工作了两三年,但是我一直想有一个更高的学历,学到更多的知识。”王峰说。在《意见》出台以后,很多职校学生都产生了进一步深造的念头。
《意见》中提出“要扩大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重,增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口升入本、专科继续学习的机会,增加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口升入本科继续学习的机会”、“在国家、省、市组织的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的优秀学生可直接推荐进入本科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技师学院深造”、“调整研究生培养类型结构,实现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在校生数量大致相当”。山东省教育厅的相关负责人将这一政策理解为职业教育体系“上下贯通”的关键,从此,职业教育将不再是“终结教育”,职校学生可以上应用型本科,读专业硕士、专业博士。这种学习可以是全日制的,也可以是在职的;可以连续就读,也可以接续就读。
学习、学历的上下贯通,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的有效衔接,山东省正在建立让人人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习的机制,以往象征着“终结”的职业教育正在转变为“终身教育”。
政府助“能工巧匠”进职校
在职业教育的改革之路上,并不富裕的五莲县却有着过人之处。该县在编制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坚持每年优先为职业学校招聘专业教师,近两年共面向全国考选教师28名。同时,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为职业学校聘任了35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担任兼职专业教师,壮大了教师队伍。此外,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五莲县还规定专业教师每年要拿出两个月的时间参加企业生产实践,学习新知识、新工艺,着力打造一支“上得了讲台、下得了车间”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在山东省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省内学校可以将20%的编制名额按照规定用于聘任专业兼职教师,财政按编制内人员经费拨款标准拨付经费”。这一措施将鼓励学校去积极寻求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增加专业教师在任职队伍中的比重。
由政府“买单”提高职校师资力量的做法,在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徐曙光的眼中还有着特别的意义。他表示,政府“买单”进职校的教师必须要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这意味着那些在社会上工作多年,有技术有能力的人将有机会站上讲台。这样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技术能力更强,也更贴近社会需要。
据了解,山东省要求各级政府都把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且首次将中职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仅去年一年,山东省在高职和中职、技校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投入就达152亿元。
给力的财税优惠
企业用工需求是职业教育的逻辑原点,国内外实践经验也已证明,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但是由于传统的社会观念、政策限制等多种原因,企业对办学、接收职校生实习等并不积极。
为了突破校企合作的瓶颈,山东省出台了多项财税优惠政策,其中包括:鼓励企业投资捐赠职业教育,对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县级以上政府及其部门用于非营利性职业学校的捐赠支出,在企业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学徒,企业为接受学生实习实训支付的报酬等费用支出,按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对在企业建设的公共实训基地、工程实践中心和承担学生实习实训任务的企业给予财政补助;对政府举办的职业学校设立的主要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并由学校出资自办、由学校负责经营管理、经营收入归学校所有的企业,对其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服务业”税目规定的服务项目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体现出的是山东省要办好职业教育的决心。(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周振兴 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