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08日 星期二

    “捧”出一颗心来,“扛”着一面旗去

    著名“捧哏大师”金炳昶先生去世

    《 光明日报 》( 2013年01月08日   07 版)

        本报沈阳1月7日电(记者毕玉才 特约记者刘勇)“白山黑水不忍斯去,绿水青松怎止悲声。”在相声舞台上捧了50多年“哏”、始终甘当配角的金炳昶先生,于1月5日12时30分在沈阳不幸去世。近两天来,人们纷纷来到他家,向这位带给观众无数欢笑的老艺术家表示由衷的敬意。

        “捧星伴月别样红,”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崔凯告诉记者,“金先生这么多年与杨振华、贾承博、于琪等多人合作,所有的搭档都评价他让人最舒服,和他合作演出心里最踏实。”

        金炳昶,1931年生于北京。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先后任沈阳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顾问;沈阳市文联副主席。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沈阳相声”代表性传承人。沈阳市“百名文艺名家”之一。他1950年参军,1957年拜杨海荃为师,学习捧哏艺术。1963年调到沈阳曲艺团,创作演出了许多现代的和传统的相声节目,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由他和杨振华搭档表演的讽刺相声《假大空》、《好梦不长》等作品,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当时中国相声界的领军人物。

        “上世纪80年代初,每逢有金炳昶的演出时,总是场场爆满。”沈阳曲艺团团长汤敏回忆,“金老师的相声最大特点就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脉搏,贴近老百姓生活,嬉笑怒骂,针砭时弊,因此成就了沈阳相声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直到70多岁,金炳昶仍活跃在相声舞台上,同时扛起了振兴“沈阳相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是沈阳曲艺界的一棵常青树。

        “金先生无愧于‘中国北方最好的捧哏’这个美誉,他的大半生都奉献给了相声事业,是个把相声当作生活和日子来对待的表演艺术家。”崔凯告诉记者,“杨振华先生离开沈阳曲艺团多年之后,在上世纪90年代回到沈阳,我有意撮合老哥俩再度合作,金先生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后来二人先后两次在大连举办的新人新作大赛上牵手,成就了一段佳话。此后,二位老人又合作了《动物世界》、《如此大款》、《一封家书》等经典段子。即使是高龄之后,每次演出之前,无论是多么熟悉的老段子,金先生和杨先生都会在后台选个安静的角落认真‘对活儿’,这种精神是现在年轻一辈的相声演员最应该学习的。”

        “金先生的表演准确,分寸感拿捏得极佳,把握现场观众的情绪最为老到,捧得好,塞得严,兜得紧,翻得响。”崔凯对记者说,“金先生的离开,是辽宁乃至中国曲艺界的一大损失。对于曲艺界一些老传统和老规矩,我们失去了金先生这样一个活字典啊。”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