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05日 星期六

    院长论坛

    “双轮驱动”:高职教育的“无锡模式”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院长 辛望旦 《 光明日报 》( 2013年01月05日   10 版)

        江苏省无锡高新区作为全市建设创新型经济的先导示范区,集聚了无锡品质最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最高端的人才团队,重点打造高端研发、软件和服务外包、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在这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数字背后,不仅需要雄厚资金的投入,更需要多层次、多门类的专门人才支撑。

        既闻鼙鼓,何不起舞?

        作为“高新区办学,办在高新区”的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见证了太湖水危机后,无锡高新区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的蜕变。而同时,它也对高新区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缺乏高端技能型人才深有感触。如何破解这一发展难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应运而生,即在办好全日制高职学历教育的同时,做大做强高端技能型人才实训项目,并由此揭开了学院特色发展的崭新篇章。

        从“一枝独秀”到“群芳争妍”

        2007年9月,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国际商业机器有限公司(IBM)共同合作组建无锡-IBM软件及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为高新区外包企业培养“拿来即用”的优秀人才。凭借与IBM合作的品牌优势,基地面向全国高校开辟生源渠道,实施为期10个月的专业语言强化训练、专业知识强化训练和企业项目开发实战训练,使学生实现由“学校人”向“企业人”的平畅转换。无锡—IBM实训基地自07年底开办以来,已成功地开办了16期,培训了近5000名来自全国93所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大部分学员被海辉软件、中讯软件集团、易保科技等软件公司录用,助力了新区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无锡-IBM基地的快速发展,成为高新区招商引智的一张重要名片。高新区已引进服务外包企业530家,其中全球服务外包100强、国内50强投资企业29家,软件外包各项主要指标跻身国内前列,正朝着中国服务外包高地大踏步迈进。

        近年来,学院又联合西门子、中国德商会、新加坡PSB、东鹏实业等跨国企业,建立了中德双元制培训中心、中新PSB外包管理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通过引入优质认证、课程、师资和理念,为企业输送大批软件服务外包、外包管理、工业设计、动漫创意、设计与营销等专业人才。先后创建了国家级、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等多个实训载体,年为无锡高新区培训各类人才20000人次以上。

        从“德国经验”到“本土特色”

        从2009年起,学院开设机电一体化“双元制”试点班,同年12月成立了德商会(上海)——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双元制”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全面进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本土化”的探索实践,通过引进、学习、消化、创新,初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德商总会职业教育部部长欧妮芝女士在检查指导项目时说:“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的项目是外国应用‘双元制’模式的典范”。

        在试点基础上,学院与德商会合作,成立了中德机电学院。通过四年实践,打造了以“订单模式多样化、课程体系模块化、师资团队国际化、实训教学企业化”为内涵,以“双元选拨、双元计划、双元师资、双元培养、双元管理、双元考核”为路径的教学模式。从2009年开始,学院已连续招收四届共计460多名学员,经过双元模式培养,学员理论知识扎实,动手技能强,具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综合素质,深受企业欢迎。目前,前三届学员已100%签约,实现优质就业,12级学员签约率达70%以上,初步形成阿特拉斯、科普柯、博世集团等20多家欧美企业客户群。作为合作示范单位,德商会力邀学院参加中德职业教育高层论坛,并作为其指定的唯一代表作经验交流。

        从“校热企冷”到“共推互聘”

        2010年以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针对无锡新区大力实施530招才引智计划,大批科技企业入驻园区而中低端技术人才严重匮乏的实际,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学院发挥自己的“特长”,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不仅为企业提供后备的人才储备,而且帮助企业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于是 “共推互聘”这一创新之举应运而生。

        学院以“共推互聘”人才协作为纽带,以科研助理团队、产业教授聘任为组织方式,以项目研发、项目化教学为切入点,营造互动式科研氛围。如此一来,企业合作中,不但履行了一定的“义务”,更获得了“附加值”,自然能激发出其参与热情。2011年以来,学院已委派近300名教师、1000多名学生组成的36个科研助理团队,与受聘的近40家530企业进行了50项合作。在此过程中,师生共研发新产品、新装置、新工艺、计算机软件120多项,发表论文219篇,获国家授权专利26项。学院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技创新学生社团活动站”、“产业教授工作室”,为师生搭建科技成果开发、转化的平台。

        目前,学院与高新区的无锡软件园、中国传感网国际创新园等六大园区,建成集产业、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产学研用合作联盟”,瞄准产业建专业、围绕专业联产业,产学链对接产业链、专业链对接岗位链,初步形成了园区、企业、学院之间“资源共用互惠、人才共推互聘、专业共建互赢、文化共融互通、成果共享互利”的“无锡模式”。

        从“传统模式”到“科技引领”

        11月23—25日,在“第四届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高校NOC竞赛)全国决赛”中,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物联网学院选派的三个学生团队分别获得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这是学院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性大赛中又一喜讯。今年来,学院的太阳能动力小车、太阳能排风系统、太阳能路灯控制器及薄膜太阳能电池、太阳能非接触式体温仪、太阳能手机充电器、运动类售货机、新型防辐射贴膜、智能汽车等30多项专利发明在全国性赛事中获奖。这是坚持科技引领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而取得的重要成果。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无锡高新区视察时,提出“尽快建立‘感知中国’中心”。无锡高新区随之被确定为国家物联网示范基地。学院亦随之提出创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目标。三年来,学院通过与新区物联网企业的合作,开展人才“量身定制”培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点对点,零距离”的对接方式,积极开展小型多样专业化产学研用研活动,推动了学院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了“小班化”教学、“分组式”研发、“定制化”培养的教学新模式,推动人才培养向“精致化、特色化、品牌化”转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