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岁末,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驱车300多公里来到地处太行山深处的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开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没有盛大的场面,没有刻意的安排,风尘仆仆,家长里短,却给三九寒冬中的老区群众带来了无限的温暖,也感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习总书记的一言一行,向全党全国人民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最宝贵的宗旨和理念: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人最朴素最实在的表达。从70多年前毛泽东在延安窑洞中提出这一口号,到邓小平深情地称自己为“人民的儿子”,再到江泽民、胡锦涛提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唯有人民,才始终是共产党人存在的根本意义所在。新一代领导集体甫一出场,就将人民放在突出位置。在首次集体公开亮相的新闻发布会上,习总书记不到1500字的发言中,就有17次提到“人民”,并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真正践行和落实这个目标,并非安安逸逸、舒舒服服就可以做到。在地区、行业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日趋加大的今天,要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非要关注到最底层、最贫穷、最困难的地区和人群不可。“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总书记顶风冒雪、长途跋涉3个多小时,要寻找和探访“真贫困”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正是时刻想着还有贫穷的群众,还有困难的群众,还有需要帮助的群众,才有中央政治局带头执行的“八项规定”,全国上下作风、政风、文风、会风的改变。正是时刻想着还有两个宏伟的“百年目标”要攻坚,还有两个艰巨的“翻一番”任务要克难,才能感受大好局势下依然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人民至上。为人民服务,任务很重,路还很长。党的干部时刻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群众就把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扛在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