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01日 星期二

    易俗百年

    杨慧峰 撰文\摄影 《 光明日报 》( 2013年01月01日   08 版)
    腾空

    袖舞霓裳
    亮相
    练功场景(资料照片)
    早期舞台照的底片

        在西安易俗社听秦腔,真是一大享受。

        秦腔是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相当古老的剧种。易俗社是我国最早将文化教育、戏曲训练、演出实践结合起来的秦腔艺术团体。

        1912年8月13日,秦腔“易俗伶学社”正式挂牌,后来更名为“易俗社”。易俗社创立后,在秦腔艺术上刻意求新,大胆改革。它把习惯于走村串乡跑场子的秦腔戏引进了剧场,又有意加大生旦角色的戏份,克服了秦腔行当简单、表演过于粗犷的缺点。尤其在音乐唱腔方面一扫昔日的粗俗之风,使秦腔的唱腔变得细致、优美,形成了易俗社在秦腔音乐唱腔方面的激越而委婉,昂扬而细腻、典雅、清新的艺术风格,从而大大提升了秦腔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品味。一百年来,易俗社曲折艰辛,留下了影响深远的历史凿痕。

        古色古香的西安易俗社剧场,记载着包括秦腔在内,中国戏曲的发展和兴衰,也折射出中国百年近代史的曲折过程。走进剧场,那古色古香的格子窗、雕花大门、嵌地金砖……让人感觉时光交错。陈旧的秦腔乐器仿佛在弹唱着曾经的岁月之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