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悄然走过,全球经济并没有像我们期待的那样强势复苏。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开始反思:为什么危机会发生在美国?美国的经济学家指出,根本原因在于产业空心化——实体经济太弱,而虚拟经济特别是场外衍生品过度膨胀。所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的对策是“再工业化”。而从日本至今“失去的二十年”来看,其原因也是在于产业空心化、人口老龄化以及房地产泡沫化。对于中国,我们又应如何吸取他国的教训,防止“产业空心化”的潜在风险?
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只有坚持自主创新,企业才能度过寒冬,民族品牌才能在世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格力电器董事长、总裁董明珠坚定地说。
实业精神:需要真正回归
近年来,中国一些企业家远离实体,资本大量逃离实体经济,流入房地产等行业,少数企业家移民海外……种种现象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企业家‘实业’精神缺失令人忧。”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说。辜胜阻参与了对全国20多个省市、1000多家实体企业的调研。他说,十年的数字显示,实体经济面临着诸多潜在风险:一是资本大量逃离实体经济;二是一些企业家移民海外;三是大量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成了“僵尸企业”,也就是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四是在实体经济平台上得到融资最后投入非实体经济,比如大量的资金转去炒房、炒钱(以钱生钱)、炒矿、炒农副产品;五是企业家的实业精神在衰退,现在不少企业家心态浮躁、急躁,急于挣快钱,急于挣大钱。
董明珠说:“在工业的发展道路上,实体经济领域很多人都选择放弃实体经济,去搞虚拟经济,他们认为那样钱会赚得更多。可能我们一台空调才赚几十块钱,但是如果投资房地产,一平方米可能赚一万块钱,很多人都选择进入这样的高利润行业。但我们必须看到,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中国经济很难谈发展、谈强大。我们要有吃亏精神,即使我们利润很少也要坚持下去,这就是一种挑战。其实,我们总是在挑战中发展,这就需要具有一种工业精神,要更多的去思考我们的责任。除了赚钱,我们还要为社会创造价值。”
同样,一直坚守实体经济的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说,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全球经济又不太好,很多企业感觉到压力特别大。我的有些朋友问,出口严重下挫,国内的订单也不够多,成本在上升,利润在下降,还能坚守下去吗?但是我想,经济起起落落,有高潮,就有低谷。只要我们坚持下来就会迎来一个新的格局。
“坚持下来迎来新格局,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坚持,不是盲目的扩大规模,而是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在新的格局上下工夫,把‘坚持’和‘创新’结合起来,才能迎来新的增长。”刘永好说。
而要实现企业家实业精神的回归,就需要在全社会创造实业致富的良好环境。“我们看到,乔布斯去世后,很多人讨论中国该怎么培养乔布斯式的人物。乔布斯不是靠钱打造出来的,而是依赖于一个好的环境。”辜胜阻说,这就需要政府完善相关政策,进一步推进结构性减税、打破垄断并逐步放开民间金融。
“政府要给这些实体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更好的、公平、公正的环境,这一点很重要。”董明珠说。比如,国家应加大对专利的保护力度。“我们曾因为专利问题与另一家企业打了三年的官司,目的不是纯粹为了讨回利益上的损失,而是希望更多中国企业能走自主、自强的道路,因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是不可能真正走向世界的。”
实业转型:在升级中赢得机遇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我国造船、钢铁、机械等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
据统计,2012年以来,受资金链绷紧、订单锐减、交船难、集中度低等因素影响,我国船企从原来的3400家锐减至300家。其中,倒闭破产的企业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
“目前中国船厂大多是中小型船厂,且主要集中于低端产品的无序竞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企业不足。”熔盛重工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陈强深有感触地说,“欧美国家造船业日益衰微,但牢牢控制着设计和技术的龙头,日本启动了以低碳船舶为核心的新一轮船型优化工程,韩国正在强化高技术船舶、海工优势。”
陈强举例说,2011年,韩国新接订单价值总量为482亿美元,单价可以叫到很高,而中国只有192亿美元,而且单价较低,中国接单的含金量明显低于韩国。“转型已经迫在眉睫。中国船厂集中度不高,企业规模不够,研发力量分散,无法实现资源共享。”陈强说,“造船要向绿色制造发展,海工则要瞄准高端制造。”
一些企业在“危机”中消失,一些企业却在“危”中寻“机”。
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格力电器201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771.64亿元,同比增长20.43%;净利润达53.32亿元,同比增长41.34%。
董明珠把这样的成绩归功于“创新”。“有一些东西是永远不变的——那就是创新,有一些东西是永远在变的——那就是升级。“民族企业要发展,就不能没有创新精神。”董明珠说。时至今日,她仍然清楚记得十多年前格力电器向日本企业购买技术遭拒的一幕。“自己没本事,就只能求别人,捡别人不用的技术。要想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我们必须在研发领域做出突破和创新,并且掌握一批核心技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要有敢为人先的傲骨和勇气。”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说,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创新是唯一的出路。他表示,“首先,要在制度上创新。民营企业要善于合作、善于利用社会资本和整合资源,进行联合重组。其次,要在管理上创新。现在出现“用工荒”和“招工难”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许多民营企业管理不规范,只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第三,要在经营方面创新。民营企业若只靠打价格战,最后只能是两败俱伤,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经营渠道。最后,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要在技术上创新。在这几个创新当中,体制、制度的创新是最重要的。
实业强国:创新是唯一出路
“物美价廉”一度是人们对“中国制造”的普遍印象。然而,今天人们开始注意到,“东盟制造”同样物美价廉甚至更为便宜:泰国服装、马来西亚咖啡、越南拖鞋……
经济表象背后,隐藏的是全球产业转移大趋势。“中国已步入工业化中期,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环境负荷加大,产业转移成为必然。”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陈佳贵说。以从中国“转战”越南的知名运动品牌耐克为例,2000年,中国生产全世界40%的耐克鞋;而如今,越南取代中国成为世界最大耐克鞋生产国。
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1年流入东南亚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170亿美元,同比增长26%,而中国的这一同期增长率不到8%。
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却看到了逆境中的机遇。“不应低估中国制造业持久的比较优势。在生产率较快提高的前提下,工资上升不但不会丧失市场竞争力,反而可以让国内市场变得越来越厚实,成为培育较高品质中国制造能力的温床。”周其仁强调。
“危”中寻“机”,创新至关重要。近日,珠海格力电器自主研发的“双级变频压缩机”被专家组一致认定为“国际领先”,空调首次实现能在-30℃超低温正常制热,54℃超高温正常制冷。参与评审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浚说:“可以说,格力在极端环境下的双级压缩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我们在这方面拥有了制定国际标准的话语权。”
从国际标准的执行者到国际标准的制定者,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以脚踏实地的创新赢得了市场的话语权。“连续7年格力销量位居世界首位。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力度,进而形成新的赢利空间,这是我们赢得市场的关键。”董明珠说。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国家将进一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这非常重要。过去很多科技还没有来得及推向市场,就过时了。大学应是社会科技发展的后备力量,这也是欧美能够做到实业强国的理念之一。而中国,还需要在教育体制改革与市场机制的完善中找到新的机遇。”周其仁说,此外,我们必须紧密依托创新型企业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进行有效的市场经营,唯此,才能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增长,而不是有水分的增长。”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结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这八个字。对于当前的中国经济来说,尤其需要这八个字。脚踏实地,每个企业认认真真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断创新,这才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希望。”董明珠深有感触地说。
(本报记者 冯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