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批来以色列培训的中国学员结业了。日前在中部海滨希法伊姆基布兹培训中心,以农业部长努科德和中国大使高燕平出席他们的结业仪式并颁发证书。
这期“河流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培训班由青海和四川环保厅25位业务骨干组成。他们通过两周培训,感到以环保先进,不只是技术和设备,也是全民环保意识和理念、环保执法严格。如,对水质评估,不只是成分分析,也注重观察水生物。公路两边的植被状况,直观反映环境污染程度。中国的环保检测硬件并不逊色,差距在软实力。
高燕平高度赞扬以外交部的国际合作发展中心对推进中以科技合作的贡献。建交20年来,该中心已在以培训中方人员2000多名,在中国培训学员达3.5万名,这是了不起的数字,也是中以人民友谊的见证。中心主任卡门大使说,中国是他们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赞扬中方学员也带来新理念和知识,这是交流学习共同发展的有效平台。
中国驻以使馆科技参赞韩军说,以色列是科技创新强国,民用科研投入占GDP4.5%、科学家和工程师占人口1.4%、人均专利数等较高,均位居世界之首。中以科技合作是双边关系的重要基石,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卓有成效,潜力巨大。过去10年,1300多名中国学员赴以培训,100多名以专家访华举办培训班300多期,学员2.4万名,涵盖领域广泛,多名专家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其“人才、理念、技术、资金”四位一体创新模式对中国很有借鉴意义。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以代表马兵刚介绍,今年双方培训合作再创佳绩,以方为中国举办10期培训班,学员192名,在华举办讲习班29场。双边合作从传统农业、养殖、医学领域向高科技和新兴产业拓展,包括诺贝尔奖专家、前沿科研和应用专家。以外交部国际合作发展中心每年预算达1300万美元,以政府今年还决定每年给中国1000万美元,作为250名培训学员的奖学金。中心有5个培训基地,希法伊姆基布兹是最大的一个。
中国学员结业当晚回国。同机回国的还有北部加利利培训中心结束3周农业培训的25名中国学员。培训中心主任泰戈尔表示:“你们每位学员都是大使,是传播中以友好的使节,推动着双方了解和友谊。”
(本报特拉维夫12月30日电 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陈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