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起高位截瘫、在医院卧床33年后,仅头部能活动的步军出版了自己的经济学著作,并获得业内专家首肯。
专著出版3个月后,因病重医治无效,步军离开了这个世界。
11月29日,浙江荣军医院的多位医护人员首次在一位患者去世半个月后,围坐在一起,共同缅怀他的顽强精神与坚毅品格。
“步军深深地震撼了我。他在苦难中坚守理想,这本书的每一个字都是他用生命写成的。”主治医生于国芳说。
“步军是我的人生导师。我来医院时才17岁,对生活没有方向,他一直鼓励我要学习,后来在他的指导下,我自考上了大学。”护理过步军15年的护工唐运其说。
步军出生于军人家庭,从小立志从军。34年前,18岁的他如愿入伍,从浙江建德来到四川绵阳。正当他努力追寻梦想的时候,命运折断了他的翅膀。在一次执行任务中,步军颈椎受到重创,造成高位截瘫,头部以下失去知觉。那一年,他年仅19岁。
在经历了三四年的消沉期后,坚强的步军开始重新思考人生。“我要证明自己活着有价值,对社会有贡献。”他这样说。
上世纪80年代初,正值改革开放,步军对经济学产生了兴趣。躺在病床上的他决心从零开始,研究经济学。他说:“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找到了生存的价值。”
想法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举个简单的例子,看书,这个正常人只要动动手指头就能完成的事,成了步军自学路上的第一个难关。“我帮他做了个木板架子,放在床上,书本用细绳捆在木板上,再用橡皮筋将一根小木棍绑在手指上,这样他能勉强用木棍翻书看。”唐运其回忆。
医生们得知步军有这个想法的时候,都觉得他只是在寻求心理安慰。但是,步军日复一日的坚持改变了他们的看法。起早贪黑,步军抓紧一切时间看书学习。自己无法写字,他就让护工帮忙把自己口述的内容记录下来。唐运其说,笔录下来的内容加起来超过了百万字。
“步军对他的生活从来都是只要求三餐吃饱,挤出一切时间看书搞研究。有时候,他父母过来看他,还没坐下,他就问,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有书要看。”护理了步军30年的护士长谢留英说。
就这样,瘫痪在床的步军竟然阅读了近万册的书籍,撰写了近百万字的手稿,陆续发表了《可持续复苏的市场要件》、《新经济形势背景下的通货膨胀再研究》等多篇有价值的经济学论文。
2012年8月,步军的16万字的专著——《新经济理论体系》在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国务院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主任卫祥云认为,《新经济理论体系》是一部原始创新型的理论著作,为本轮全球经济危机有效脱困,提供了一些基础性的思路。
“我只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步军这样解读自己近30年的坚持。11月13日,在著作出版仅3个月后,步军因胆源性胰腺炎、胆道手术并发胆道感染伴多脏器功能衰竭去世。他走的时候,除了他最喜爱的那身军装和他毕生写成的《新经济理论体系》外,没有其他值钱的东西。(本报记者 罗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