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29日 星期六

    姜凤山:一生予“梅”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29日 04版)
    姜凤山先生 (资料照片)

        “凤凰有泪梨园琴坛失圣手,山河无古德艺双馨留芳名”。送别马派名家张学津后,12月28日,人们又赶到八宝山,送别著名琴师姜凤山先生。告别室外播放着他生前的谈艺视频,人们似乎又听到他那优美动听的琴声。

        他是梅兰芳最后的琴师。1923年出生于北京的姜凤山,自幼习花脸、旦角,其后拜琴师名家杜奎三为师,姜凤山自20岁起以操琴为业。从1949年开始,姜凤山继徐兰沅、王少卿之后为梅兰芳操琴,多年来一直辅助梅兰芳传授“梅派”艺术,后又辅助梅葆玖传授梅艺。梅兰芳早年的高徒李世芳、言慧珠、张春秋、杜近芳等都受其教益。梅派的后起之秀苏明珠、黄婉华和近年崛起的青年演员李胜素、董圆圆、张馨月等,以及台湾名票龙乃馨都曾拜其为师。他在琴艺方面的弟子,早年的虞化龙和后来的王福龙、孙振国,都是北京京剧院的伴奏主力;沪、宁、鲁、辽和港、台等地也都有其传人,如天津的吕玉芳、上海的陈正伟、南京的许玉芳、辽宁的高尔英等。

        “姜老先生为人宽厚,传艺认真。”京胡名家燕守平说,自己曾多次得到姜先生的指点,尤其是拉梅派戏时,一些小的细节经姜先生指点后,获益匪浅。更为难得的是,姜先生虽是大家,但他很谦虚。排现代戏时,他找到燕守平要学拉现代戏《杜鹃山》,并十分认真地学,学完后还要请燕守平吃饭,让燕守平感慨不已。

        除伴奏外,姜凤山还精于唱腔设计,1959年他担任京剧《穆桂英挂帅》唱腔设计,后来又为《洪湖赤卫队》和《红嫂》等现代戏设计唱腔。今年国家京剧院新排演的梅兰芳的名作《太真外传》,姜凤山曾亲自执笔改编,力求在保留梅派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北京京剧院老生名家叶金援介绍说,姜先生是梅派唱腔及曲谱的最高权威,台湾梅派名票李泽浩多年来致力于整理梅派曲谱,不时地来京向姜先生请教,梅葆玖的36名弟子,都得到姜先生的指点。

        78岁的梅葆玖先生因病不能前来送别姜先生,但他的弟子都来了。男旦胡文阁透露,他演出的梅派名剧《霸王别姬》就受到了姜凤山的悉心指导,“这段戏第一句‘看大王’,姜先生跟我说了很多当年梅兰芳先生的技巧,他告诉我‘王’字不能只唱江阳辙,一定要唱出声母韵母之间的衔接音,这样才能显示出虞姬的女性之美,以及她对楚霸王的爱慕崇敬之情。”这一指点让胡文阁终身受用。

        姜凤山还能给人把嗓子“吊”出来。新中国建立初期,姜凤山先生作为专门为梅兰芳吊嗓子的琴师,帮助8年没有唱戏的梅兰芳吊嗓。最初,梅兰芳先生的嗓音沙哑总提不上去。姜先生便针对梅先生的嗓音条件动了不少脑筋,他采用了一种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吊嗓子方式,每次只调高一点,但又不让梅先生事先知晓,避免他产生紧张情绪。只一年半左右,连梅先生自己也未感觉多么费心吃力,唱青衣、花旦的小嗓儿竟然神奇地出来了,较之从前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让不少圈内外的人士既为梅先生高兴又感到惊奇不已。

        琴声虽远去,但姜凤山先生却为后世留下了一笔为人和从艺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报北京12月28日电 本报记者 苏丽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