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甘泉千里润华夏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十周年综述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27日   10 版)
    图为江水通过南水北调中线湖北丹江口水库大坝泄洪深孔闸门下泄。新华社发

        展开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长江下游、中游、上游规划的三个调水区一目了然,形成了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构建起“四横三纵”的大水网。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南水北调,引千里甘泉润泽华夏,这一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宏伟设想,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勘测、规划、论证后,终于在2002年12月27日付诸实施,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正式开工。

     

        今天,经过十年艰苦卓绝的建设,梦想正在成为现实,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将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通水。不远的将来,两条巨河会铺展在中华民族的腹地上,为沿线亿万群众送去生命之水、幸福之水、和谐之水。

     

    建设世界一流工程

     

        河南郑州邙山孤柏嘴上游一公里处深达40米的黄河水下,当前国内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工程正位于此,两条各长4250米、直径7米的穿黄隧洞已全线贯通。

     

        2014年通水后,清澈的长江水将由此北上,穿越黄河向北方地区供水。地上地下,中华民族两条奔涌千年的母亲河——黄河与长江,将在这里实现立体交汇。

     

        整个穿黄隧洞,3450米的直隧洞,只允许有千分之一的倾斜度。为了“精确”二字,建设者们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前后共组织了8次测量,实际贯通误差控制在了50毫米以内,这在国内实属罕见。

     

        “质量和安全是南水北调工程的生命线。”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表示,从2002年工程开工建设至今,工程质量始终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者的共同追求和奋斗目标。

     

        为保障工程质量,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抽调了40多人组成稽察大队,分组随机到施工现场,对在建工程质量进行飞行检查。同时,他们还在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的显著位置,主动设立“南水北调建设举报公告牌”,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目前已有407块。

     

    确保一江清水北送

     

        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南四湖是必经之处。6年前记者在这里采访,水面还是又黑又臭,鱼虾绝迹,被人称为“一湖酱油”。

     

        而如今的南四湖,蓝天碧水交相辉映,河湖湿地美景天成。小银鱼、毛刀鱼重现,珍稀鸟类、植物日渐增多,湖区生态得以修复,重现生机与活力。

     

        南四湖的巨变,是东线治污奇迹的生动诠释。通过治污,东线黄河以南36个控制断面中,35个达到了规划目标,达标率为97%,输水干线水质基本达到Ⅲ类标准。

     

        南水北调能否调来一江清水,治理污染是关键。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三先三后”原则——“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形成“治理、截污、导流、回用、整治”的治污工程体系。

     

        在南水北调中线,国家从2006年起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十一五”期间共安排规划投资超过60亿元。到目前,原规划42个考核断面中,达标断面由规划实施前的21个增加到35个,达标率提高到83%。监测表明,目前丹江口水库水质总体良好,继续保持Ⅱ类水平。

     

    惠民工程效益初显

     

        11月22日凌晨,随着来自河北省黄壁庄水库的一渠清水,从石津干渠引水闸缓缓流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工程拉开了第四次向北京调水的序幕。

     

        自2008年9月开始,京石段先后三次向北京应急调水13.8亿立方米,在供水高峰时段,要占到北京城区日供水总量的一半以上。

     

        随着南水北调工程项目的陆续建成,除了保障供水,工程已经在防汛、抗旱、灌溉等方面显现效益,沿线亿万群众正从中受益。

     

        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直接供水的县级以上城市就有253个,直接受益人口达1.1亿人,万千百姓将告别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历史,喝上真正安全的放心水。

     

        实际上,受益的不仅是直接受水区域。工程通水后,沿线可以增加60亿立方米左右的生态和农业供水,北方地区水生态恶化的趋势有望得到遏制,并逐步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展望通水,鄂竟平说:“南水北调工程整体上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东、中线一期工程的预期效益可观。”(本报通讯员 王志文 本报记者 何 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