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郑州12月20日电(记者刘先琴)最近,郑州大学捷报频传。在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大赛中,郑州大学研究生石九龙及其团队研制的“智能轮椅”获中国区特等奖。参加ACM程序设计大赛,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获得银奖。创新成果及其奖项为何频出?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告诉记者其中奥秘:用创新的教育观念、创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创新的科研工作和创新的管理机制来培养创新人才。
在郑州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被设定为“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工作思路,制定下发《郑州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意见》、《创新学分制度实施办法》、《创新实验项目管理办法》等。
这一幕发生在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工程设计与管理》课程结业评定会上:300多名大学生在课堂上开35家“公司”同场竞技,而这些公司的“招牌”产品均为实用智能的创意发明——声控婴儿床、会自动开关的红外感应垃圾桶、可遥控的海上垃圾打捞船等。郑州大学十分重视专业创新平台的建设,全校几乎所有院系都设有自己的专业创新平台。
顶级的学术大师可以为学生带来前沿的科学知识,他们是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的最宝贵的创新资源。护理学院是郑州大学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院系之一,该院系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必须带至少1名学生,在思想、生活、科研等方面给学生以全方位指导。
优质“土壤”让创新之花常开。郑州大学的学生曾连续获得第一、二、三、四届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仅在2011年,郑州大学就有2417名普通本专科生在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和科技发明中受到省级以上表彰,省级以上获奖项目1200多项,其中科技创新16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