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

    住房公积金差距折射社会公平焦虑

    李妍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20日   02 版)

        接近年底,又到了网友“晒收入,晒奖金”的时候。最近媒体报道,网上流传的一份住房公积金的调查吸引了不少网友注意。这份调查表中,银行被认为是最牛的公司,因为他们的公积金最高达到了9000元,算上银行自身补贴的9000元,光公积金一个月就可能缴存1万8千元。记者调查发现,不同企业公积金的缴存数额存在很大的差别,最高与最低之间的比例超过30倍。

        “每逢佳节晒福利,几家欢乐几家愁”。如今,被网友列入“羡慕嫉妒恨”行列的,不是国家机关公务员,也不是企事业单位员工,而是优势行业——银行、电力、烟草等行业的职工。这些行业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数额,以绝对的优势傲视群雄。

        作为员工的一种间接报酬与重要福利,住房公积金大体可以成为衡量一个单位盈利、运营能力的重要指标。如果一个企业或行业的员工能享受到优厚的住房公积金待遇,那么这个企业的日常运营状况、薪资待遇,一般不会差到哪里去;如果没有好的福利待遇兜底,那么再高的薪酬,也只能“今朝有酒今朝醉”,一旦面对买房等具体问题,所谓高薪便只能在房价与生活成本面前,土崩瓦解。

        可是,这样一种“高收入者高福利,低收入者低福利”的现状,与住房公积金这项政策制定的初衷,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住房公积金,本来是国家让大家集腋成裘、互帮互助,以优惠政策保障公众尤其是低收入者买房的重要福利。它也是职工与所在单位合力融资、解决住房困难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是当下,人们痛感高房价剥夺权利、尊严与幸福感的时候,住房公积金就更应该体现出为贫弱者兜底的福利本意,注重缴纳与使用的公平与公益,让尽可能多的人受益,而不是让它成为优势企业避税和享受高福利的温床,甚至沦为洗白隐性收入的渠道。

        这些年来,民意一再呼吁收入分配改革,其实就是因为作为社会财富分配的一种重要方式,福利制度屡屡脱离靶心。本来应该缩小贫富差距,为困难群体兜底的福利,却往往成了高收入者的储蓄库,甚至成了拉大收入差距的重要肇因。住房公积金高的企业、福利泛滥的地方,是那些不缺钱花的优势行业;而最需要福利的人们面对的,却只是那每月200多块的住房公积金福利。

        无论如何,住房公积金都不应该脱离为困难者兜底、保障住房权利的本意。什么时候,诸如住房公积金这样的福利成为对经济困难群体的雪中送炭,而不是对高薪者的锦上添花,那样的收入分配格局,恐怕才能寄托社会公平正义的希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