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无锡市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被江苏省批准为江苏省博士后实践创新基地,成为江苏省内高职院校中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这个博士后工作站现已吸收了3位博士后,将为该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注入强大动力。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育人质量。”学院党委书记高国强说。作为无锡市唯一一所地方高校,学校紧扣地方发展需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苦练“内功”,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适应产业转型,建设五大专业群
高国强认为,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龙头。学院紧贴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一些已不能适应无锡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实行限制或停止招生,同时,积极开设与无锡产业转型发展契合度高的专业。近两年,共调整和限制招生8个专业,新增物联网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等6个专业。
截至目前,该校共有专业45个,打造了旅游、物联网工程技术、创意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建筑工程技术五大专业群,已基本形成与无锡现代产业体系高度吻合的专业结构。围绕五大专业群的建设需要,学校每年投入千万元资金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逐步打造相应的五大实训中心。
校园里一座正在建设的大楼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该校副院长瞿立新告诉记者,这是学校投入1000万元建设的“校中店”,是旅游系的生产性实训基地,里面有高标准配备的旅行社运营系统、酒店前厅、客房、餐厅等,学校还与中智科技合作,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实训大楼内,让学生学习掌握最新的旅游信息化技术。
创新办学模式,与企业深度合作
在旅游系,“学生可以到酒店上大学”。原来,学校与无锡艾迪花园酒店合作成立艾迪校区,即“店中校”。学生在学校“校中店”学习一年后前往酒店,剩下的两年时间就在酒店中学习,锻炼培养与专业相关的各种能力。
学院院长周伟灿告诉记者,学校在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中,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该校所有专业都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旅游管理专业顺应旅游的淡、旺季,与旅行社合作形成“旺进淡出、工学结合”的模式,灵活安排学生的实习和教学;电子信息类专业依托无锡国家传感创新示范区和一批骨干企业,建立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紧密型合作办学联盟。
此外,学校还注重协同创新,和无锡旅游业协会共同创建“无锡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和无锡市建设局及相关企业共同筹建无锡市建设职教集团,建立深度融合、共同育人的校企合作新机制。集团成员单位近30家,企业成员均为无锡地区资质高且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
拓宽揽才途径,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要进一步推动学校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师资。”周伟灿说,目前学校正在打造一支高层次、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提升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学校一方面引进大量高层次人才,目前专任教师硕士以上比例达80%,博士比例达25%,高级职称比例达30%;另一方面,组织实施国内外高校进修和行业企业实践锻炼、教师脱产学习和在岗研修。
2011年,电子信息工程系新引进的蒋勋博士提出“信息的语义组织”项目,学校专门为此配备了启动资金、实验室和5名相关科研人员。仅一年多时间,蒋勋就成功申请了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并因此成为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
柔性外聘是学校招揽人才的又一途径。通过聘请产业教授、讲座教授、兼职教授等柔性方式,引进国内外知名学者、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目前,来自耶鲁大学等著名高校的11位学者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授。
人才战略的有力实施,提高了学校教科研水平,增强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近两年,学院获得批准立项的市(厅)级以上课题有37项,今年共参与近20个企业项目的咨询和研发。徐明亮博士研发的“钢管消磁方法和装置”项目,主要用于石油化工、运输管道的消磁,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