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

    谁来撑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大伞?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19日 01版)
    个人信息倒卖示意图。CFP

        日前,公安机关公布了3起典型案例,犯罪嫌疑人涉嫌利用互联网非法获取、贩卖个人信息,对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信息时代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涉及隐私的个人信息安全的状况不容忽视。专家表示,个人信息保护、真实身份泄露等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应积极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加快形成法律规范。

     

        个人信息保护现状堪忧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个人注册信息的频繁泄露导致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近年来当事人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在经济、精神和名誉等方面蒙受损失的案件不胜枚举。

     

        案件发生的信息源多来自各种网络运营商、企业和公共服务机构,他们大多保存有各自用户及消费者的信息数据,其中涉及姓名、年龄、住址、婚姻状况、联系方式等大量个人基本信息。更让人不安的是,公然暴露在陌生人面前的,除了这些个人基本信息,还包括银行存款、投资状况等财产性信息,一旦泄露,后果将很难预测。

     

        一些非法出售个人信息的犯罪群体通过贩卖网络个人信息实现牟利或其他非法目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陈欣新认为,个人信息的泄露会给当事人造成严重的损害,而互联网传输快、范围广的特有属性,则使得个人信息保护的安全状况更加严峻。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欲晓说:“目前个人信息在网络上的覆盖面很广,与个人行为的关联度极高,加上网络数据检索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个人信息在网络上得以更加完整地呈现,本来可能只是个人的网上行为,却很可能被非法机构及个人滥用。”

     

        用法律保护个人信息迫在眉睫

     

        个人信息遭泄露的事件频频发生,不仅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也给许多人的生活造成严重困扰,建立互联网个人隐私和信息保护制度成为人们的呼声。

     

        “个人信息保护既要保障个人在网络社会的基本权利,也是在保护我们国家的一种战略资源。”李欲晓说。“试想,全世界都可以从网络上拿走你的信息,而我们的法律却难以有效保护它,这是非常可怕的。”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目前我国已出台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共计200多部。据统计,涉及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有将近40部,法规有30部,另外还有一些部门规章和一些地方法规。

     

        多管齐下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专家普遍表示,需多管齐下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保障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维护公民隐私权,网络安全法制建设势在必行。”李欲晓说,应加快个人网络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的相关立法工作,依法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在建立信息安全产品安全审查和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应加大监管机制的建设,加强互联网技术保护措施。只有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待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才能真正还人们一片安全的天空。

     

        陈欣新还特别强调,对于依据法定职责可以收集、存储个人信息的网络服务机构及个人,公众要有意识地防止其利用专业服务优势,通过格式合同等形式使用个人信息,应建立专门法律对此进行区分和规范,以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信息时代,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与否,不完全是个人的私事,而是事关公民安全、法律尊严、社会稳定的大事。当前,由于管理不严,导致部分商家或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非法获取、贩卖个人信息,物流、银行、汽车销售等行业也有用户个人信息外泄的案例。打击侵害个人信息行为已迫在眉睫。个人信息的充分保护,关键在于相关法律机制的健全,这才能真正撑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大伞。(光明网记者 张薇)

     

        (相关评论见2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