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达浪坎乡政府门前,一位农民开着自家的小三轮车停在了常务副乡长肖峰面前,非要送政府食堂一些刚从大棚里摘下的新鲜蔬菜。肖峰掏出钱,农民兄弟却摆摆手,坚决不收。
这引起了记者的好奇:难道这里的农民这么富?难道他们不知道新鲜蔬菜可以卖个好价钱?
肖峰笑着说:“我刚从他家大棚里出来,今天一早我已经转了好几家大棚了,每天都这样。他们把菜送给机关食堂,都不收钱,搞得我们也没办法,只有用最好的工作为他们服务。”
话虽这样说,但记者心里还是疑惑重重。在这个少数民族农民占70%以上的乡里,这样和谐的环境是怎么营造的?
带着疑惑,记者来到了英坎村。一进村委会办公室,就见一大群人围坐在这里正在看刚刚制作好的“四个一千”牌匾。牌匾上写着:谁家孩子结婚了村党支部给一千;谁家有重特大困难村党支部给一千;谁家有人去世了村党支部给一千;谁家孩子考上重点大学了村党支部给一千。
我问:“所有村民都一样吗?”村党支部书记买买提·卡米力兴奋地说:“都一样。我们这里从来不用专门搞民族团结教育。”见记者吃惊地望着他,他赶忙说:“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呀。我们就是兄弟姐妹,不存在民族团结的问题。”他指着旁边一位头戴维吾尔族小花帽的中年男人说:“他是热合木吐·热合曼,他的邻居叫裴宏才,老裴儿子结婚,在热合木吐家摆的酒席。”
“不仅酒席在他家摆,结婚的许多仪式完全是按少数民族习俗进行的。”买买提补充道。
见到裴宏才,询问过后,才明白这其中还有个故事呢。老裴儿子原定今年8月24日结婚,正当他与亲家紧张准备时,邻居热合木吐知道了消息,问老裴:“你儿子结婚还让不让我们参加?”老裴回答:“肯定要请你呀,不仅请你,还想请全村人参加呢。”热合木吐告诉他:“你儿子结婚的时间正是我们封斋的时间。”老裴一下子明白他的意思了,赶忙找到在县城的亲家,商量改婚期。原本还有一星期就要举行的婚礼,就这样推后了二十多天。结婚那天,老裴杀了9只羊,热闹的酒席和歌舞从早晨一直延续到半夜两点多,几乎全村人都参加了这位汉族孩子的婚礼。
“这样的事我们村里太多了,说也说不完。”买买提说。3位山东人来村里承包大棚,他为了表示诚意,带他们去吐鲁番游玩,结果发现,4个人均出生在1963年,大家都说这是缘份。如今,“大哥、二弟、三弟、四弟”成了彼此之间的称呼。买买提也从他们的种植技术上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不断带着村里人去参观学习。
达浪坎乡玉旺克尔村的路边全是大棚,朱生祥的家门口高高挂着一块牌匾:玉旺克尔村葡萄协会。这位在吐鲁番地区最早开展大棚葡萄种植的农民,如今早就成为十里八乡大棚葡萄种植能人。“我现在有300亩的大棚,90亩大棚葡萄已经上市,今年纯收入在100多万元。附近的乡亲们一是来给我打工,二是来这里学习技术,他们现在也开始种植大棚葡萄了。”朱生祥说道。
路上与陪同采访的肖峰无意间的谈话,了解到他的一个秘密。2006年他刚到乡里工作时,阿扎提村米丽开汗·色依提36岁的儿子不幸去世,正在包村工作的肖峰常去看望这位曾经的村党支部书记,但老人一直无法从丧子的悲伤中解脱出来。一天,肖峰望着老人悲伤的眼神,情不自禁地说:“妈妈,您就把我当成你的儿子吧,您就是我的妈妈,以后我来照顾您。”从此,逢年过节,他常去看望老人,为老人送米送面。老人也常常打来电话,告诉他自己想他了,做了好吃的饭等儿子回来吃。
当记者来到老人家时,一座新房刚刚建好。肖峰说,这是今年给老人新建的安居富民房,除乡镇负责一部分资金外,他和老人的女儿各掏了一万元。正说着,老人掀开门帘走出来,她情不自禁地抱住肖峰,泪流满面,俩人相拥着走进家。老人说,这个儿子太好了,不仅自己常常来看她,儿媳妇和孩子也常来,让她又有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感。
走出这个充满了温暖的家,肖峰不好意思地说:“以前没有人知道这事,我也不想让人知道这事。我们在基层工作,帮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
达浪坎乡党委书记殷实告诉记者一件事:去年乡镇换届选举,90%以上为少数民族的洋布拉克村村民推举了一位汉族同志纪训峰担任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他曾问村民,为何选纪训峰?村民回答:“纪书记有文化、有知识,又懂我们的语言,他一定能带我们致富,他当书记我们服。”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乡的各族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睦相处,互相依存,共同进步,走出了一条和谐发展的道路。这是我们所有人希望看到的路,更是党的十八大为我们指明的发展方向。”殷实坚定地说。(本报记者 王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