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17日 星期一

    特色学科建设的教育目标导向

    特色学科建设的教育目标导向

    作者:冯志敏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17日 16版)

        高等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学科建设承载着创新队伍的主体要素、具有创新性科研成果的客体要素、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教育要素三者有机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效融合这三个创新要素,强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是特色学科建设的关键,也是推进区域协同创新,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核心所在。

        围绕地方需求,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大学应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育高水平特色学科,不断凝练学科研究方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度,以特色学科建设促进学科专业发展。要以教育部大力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结构优化和协调发展为契机,在提高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基础上,着力通过应用性特色学科发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能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通过与区域、企事业单位合作对接,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实务型人才;围绕区域重大需求和科研任务牵引,通过协同创新,发挥不同创新主体科研优势,多单位、跨学科联合指导,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上,应以一级学科设置学位核心课程,增加跨学科课程和通识性课程,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从以注重知识传授为主向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重转变,大力提倡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开展文献研读课程教学,培养研究生批判性思考、逆向性思维、自主性学习。

        构建创新平台,改善创新人才培养环境

        创新平台是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从事创新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从推进区域协同创新的角度,通过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建立不同类型、内外联动、开放运行的多样化、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体系,可以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优良创新环境条件。

        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不同类型科研创新平台,包括结合区域创新需求,建立开展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的重点实验室;着眼于关键技术突破和技术创新支撑,建立面向行业技术需求的工程技术中心;以信息数据库、资料文献库、学术交流为载体,组建服务区域和政府决策的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以重大科研任务为牵引,推进国际科技人才与产业合作,建立高层次国际科技合作与学科引智平台;以推进产学研用融合为目标,建立集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协同创新综合性研究院。与校地、校企、校所协同创新,建立不同主体的共享创新平台,包括与行业大企业、龙头骨干企业、大院名所共建校企或校所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社科文化研究中心、成果孵化育成中心,以及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技术牵引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服务研究生人才培养。

        强化学术导向,建立优秀指导教师队伍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责任人和引路人,用“外引内培”的方式,打造能够把握学科发展前沿,组织、凝聚学科各个研究方向,具有奉献、合作精神的高层次领军人物是特色学科建设的重点。通过学科带头人传帮带作用,设置面向青年教师的学科项目,推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凝聚学术研究方向,可以增强学科队伍内聚力。鼓励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科研组织,建立“问题导向、任务牵引、产学结合”的区域协同创新团队,可以形成“领军人物+创新团队”的学科人才结构,为研究生科研创新指导提供人才保障。

        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应建立“科研主导、学科管理、导师负责”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要改革研究生导师遴选和评价制度,以学术创新成果和科研项目经费为基础,实行限额指导培养,建立滚动淘汰机制,打破导师终身制;要完善团队指导制度,建立以科研创新团队、学科方向团队、协同创新体为基础的研究生指导小组,鼓励联合指导,培养双师型导师,在学科交叉研究中提升指导教师学术水平;依托协同创新载体和科研创新平台,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技术研发和管理经验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担任研究生兼职导师,形成一支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的优秀导师队伍。

        坚持科研牵引,提高创新人才研究能力

        培养兴趣爱好,激发创新活动主动性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可以设立研究生教育改革专项基金,建立以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科研创新成果奖励、国内外学术交流为主的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体系,构建以研究生年度学术节、学术创新论坛、学术沙龙为主的研究生学术创新文化体系,以营造创新活动氛围、激发研究生创新兴趣和好奇心。

        地方大学要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多样化、高层次创新人才,必须淘汰假设性科研训练方式,注重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有效利用不同创新主体的科研教学资源。应鼓励研究生尽早进入科研创新团队或课题研究小组,参与指导教师各类项目研究,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参与生产第一线应用性课题、政府委托项目、企业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培养工程型、应用型创新人才;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发明创造力为目标,结合国家、地方科学基金项目、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培养学术型创新人才。(作者系宁波大学副校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