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16日 星期日

    颈性眩晕:试试颈肌训练操

    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主任 李中实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16日   06 版)
    患者端坐位,颈部屈曲15度,下颌微收,头颈肩部自然放松。
    辅助者用手掌根部抵住患者前额,并施以适当阻力,患者渐次增加颈部屈曲力量至最大程度以对抗阻力,以保持“颈肌训练特定体位”不变。5秒为1次,间隔2秒进行下一次。
    患者双手十指交叉扣紧置于枕部,并适当施以向前阻力,同时渐次增加颈部后伸力量至最大程度。以持续保持“颈肌训练特定体位”不变,5秒为1次,间隔2秒进行下一次。
    颈肌训练时要求把双掌固定在后枕部并保持双前臂平行。

    颈肌训练操示意图

        “头晕!”这是很多患者向医生表述的症状。其实,眩晕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受,是门急诊最常见的临床症候群之一。最新临床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眩晕的发病率约为8%,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增加,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调查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眩晕发病率女性为57%,男性为39%。由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年轻人患上眩晕症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但是,由于眩晕发作时,客观体征相对较少,所以眩晕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比较困难。目前已经明确可以引起眩晕的疾病有80余种,其中颈性眩晕患者比较常见。

     

        50岁以上眩晕患者半数为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由颈椎病引起,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头颈痛、耳鸣、视觉障碍、出汗、心悸、肩背痛、上肢麻木等症状,其表现可呈多样化组合形式。有研究指出,50岁以上眩晕患者中,有50%的患者为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反复发作与头部突然转动有明显关系,多在颈部运动时发生,有时呈现坐起或躺卧时的变位性眩晕。一般发作时间短暂,数秒至数分钟不等,亦有持续时间较长者。晨起时可发生颈项或后枕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颈神经根压迫症状,即手臂发麻、无力,持物不自主坠落。半数以上可伴有耳鸣,62%-84%患者有头痛,多局限在顶枕部,常呈发作性跳痛。劳累后容易发作或加重,休息或经颈托外固定治疗可以减轻。

     

        颈椎发生损伤、退变和不稳是祸因

     

        为什么该病的发生率这么高呢?

     

        这是因为颈椎是脊柱中屈伸、旋转活动度最大的部位。颈椎周围有多组富有弹性、韧性的肌肉及韧带组织,对颈椎起着固定和保护作用。颈椎的生理特征及功能要求其既有高度的灵活性,又具备足够的稳定性,以使其能保护脊髓、神经及椎动脉等重要组织,并能在三维空间内进行较大范围的生理活动。由于颈椎支持结构远不如胸椎、腰椎和骶椎稳固,而且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颈椎活动度最大最频繁,因此,易发生损伤、退变和不稳。

     

        此外,在脊柱外伤中,颈部肌肉和韧带首当其冲地承受各种应力的冲击,亦容易受到损伤。

     

        治疗需根据病情及身体情况因人而异

     

        患者发生急性颈性眩晕时,应尽量卧床不动,避免发病。还可以佩戴颈托,防止诱发颈性眩晕,这主要是因为颈性不稳定刺激椎动脉、神经、血管诱发发病。对于颈性眩晕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病情及身体情况,采取各种药物保守治疗和各类手术治疗。

     

        此外,基于颈椎的这些生理特点,结合大量临床实践,我们结合30年的临床实践,创编了一套简便易行的颈肌训练方法,不打针、不吃药,改善颈性眩晕症状。患者可每日早晚各进行一组,每组训练次数不限,以患者稍觉颈部疲劳为度。

     

        小知识

     

        等长训练:是指肌肉收缩而肌纤维不缩短,即可增加肌肉的张力而不改变肌肉长度的运动。

     

        抗阻力训练:是通过外加的阻力对抗肌肉进行刺激,从而使其产生适应性肥大,达到增加肌肉强度的目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