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下午,记者走进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横埂头村的农家书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让我们在图书馆里成长”一行字。村里的宣传文化员沈条娟告诉记者,书屋有11700多册图书,每个月萧山图书馆还会定期过来调配和轮换。
图书管理员赵丽玉递过来一本阅览名单,记者看到从今年8月16日到12月12日,到书屋阅读的村民就有1200多人。“其中不少来自湖南、河南、北京、重庆等地。”赵丽玉介绍说。
正聊着,一名背着孩子的妇女走进书屋。叫胡珊的她来自贵州兴仁,她说每天都会来书屋看上几个小时书后再回家做饭。除了像胡珊这样的家庭主妇外,一般人平时都要上班,图书馆开放时间有多长?沈条娟说:“书屋的开放日不仅跟市区大型图书馆一样,一周6天,而且为了方便群众看书,中午原本休息的两个小时也开放。白天大伙儿要上班,晚上在广场上跳完排舞后还可以来借书看书。”
“像横埂头村这样的农家书屋如今在杭州已遍布千村万落!”负责农家书屋工作的杭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张朋告诉记者,政府共计投入农家书屋专项建设经费达4954.2万元,全市2016个行政村村村设有农家书屋。杭州市还为每个农家书屋选配至少1名管理人员,并组织实施培训,还基本形成了组织制度保障、推进模式创新、社会力量参与、与公共图书服务网络相衔接的可持续发展的农家书屋运行机制。按照一体化推进思路,通过网络自动化对设备及图书进行统一配送和流转,“老百姓们在家门口就能借到全杭州的图书,还书也在家门口,为农民群众文化素质提高、精神富有创造了良好条件。”
事实上,农家书屋建设是杭州构建全民阅读体系的重要内容之。近年来,杭州把开展全民阅读作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抓手,推进全民阅读内化为杭州的精神追求、文化品牌、内生动力和创新资源。通过完善体制、丰富活动、整合资源、构筑网络,市民热爱读书、崇尚读书的良好社会风尚正在形成。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开展的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杭州市18—70周岁城乡居民综合阅读率为91.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3个百分点。
“我们的目标就是‘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张朋说,“广大农村的阅读率原来是个短板,现在这块补上后,杭州真正称得上满城书香了!”
(本报通讯员 朱海洋 本报记者 潘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