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16版:光明文化周末·大观       上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14日 星期五

    故人情

    怀念戴文葆学长

    王春瑜 (北京)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14日   16 版)
    戴文葆(右)与范用

        我觅食于文史两界,在文坛、学苑,有不少令我很敬重的师友,但具有“双长”身份,令我可敬可亲者,仅戴文葆先生(1923—2008)一人而已。

        我虽生于苏州桃花坞街道尚义桥,但入籍地球不足5个月,日寇的铁蹄进逼苏州,母亲抱着我随着难民仓皇逃亡建湖县水乡,投奔外祖母。建湖与文葆先生故里阜宁仅一河之隔,同属盐城市,他长我14岁,而且誉闻盐阜乡里,当然是“乡长”。他上世纪30年代毕业于盐城中学,后毕业于复旦大学政治系;我1954年在盐城中学读高二,因病辍学,次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文葆先生也就成了我的复旦老学长。有这样一位老“双长”,实在是我人生际遇中的荣幸。

        回想起来,第一次见到文葆学长,是在《光明日报》召开的座谈会上,真是一见如故。他的正直、谦和、热情,令我动容。其后不久我迁居方庄,老出版家曾彦修(严秀)先生、范用先生也住方庄,我常去二位府上攀谈。曾老是人民出版社老领导,与我谈起文葆先生,夸奖他人品好,有学问,很敬业。并说1957年把他打成右派,又说他有历史问题,都是胡扯。曾老为人厚道,有时宴请部下,祝贺他们评上高级职称或迁入新居,席上必有文葆先生,我受邀荣幸地叼陪末座,乃亲眼所见也。范用先生一口镇江乡音,类似盐阜话,虽生在江南,俨然是“苏北佬”。此公乃性情中人,我说起戴文葆是我的“双长”,他说:“那是个好人,很有学问,他是你的乡长、学长,是你前世修来的!”我含笑额手称庆。

        我有时致电向文葆学长请教,他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问他《大公报》的一些历史问题,他立即把《大公报史》这本书寄我,并叮嘱说送我,不要寄回。1998年春,他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月是故乡明》,这是由文坛老宿巴金、冰心、季羡林、萧乾担任顾问,由文葆先生主编的《书海浮槎》文丛中的一种。次年春他赠我一册,在目录页右上角题签:“旧作一束奉呈春瑜兄教正。掏粪人戴文葆一九九九年四月廿九日”。我看到“掏粪人”三字,不禁发出会心的微笑,深知老大哥是在此幽上一默也,这里有个由头:1987年9月9日,文葆先生荣获出版界的大奖“韬奋出版奖”。其时我正在盐城探亲,文葆先生的同乡好友《盐阜大众》(抗战时创办,报头由刘少奇题写)主编严峰先生告我,获奖消息传到阜宁,乡人竟说:“戴文葆在文化大革命中下放阜宁中学时,打扫厕所,掏大粪掏得好,在北京得了个掏粪奖!”我听后一笑之余,深感隔膜的悲哀。”返京后,我在《文汇读书周报》的专栏“新世说”中,著文《隔膜》,披露此事。曾彦修前辈阅后,大概觉得有趣,致电文葆先生,告知此事,他听后很可能发出苦笑,因手头无此报,连忙赶到我家中,说明原委,我当即把这份报纸送他留作纪念。这是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来我家。我有时致电邀他来做客,他总是说:“你是大忙人,不敢打扰。”我也曾几次表示,想到他府上拜访,他都说:“家中堆满书,又潮湿,一塌糊涂!”我也只好却步。

        文葆学长帮过不少朋友的忙,对青年学人更是大力奖掖。1990年《北京日报》理论部青年编辑李乔出版了稽考甚勤、资料甚丰、观点甚新的名著《中国行业神崇拜》,文葆先生欣然为他作序,下笔不能自已,洋洋洒洒,写成长文,使李乔很受感动。我亦步其后尘,在《大公报》上撰文《请君一睹神仙荟》,推介此书。

        文葆先生对故土的一往情深,更令我感奋。2005年夏,他在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射水纪闻》,对盐阜大地——特别是阜宁县的古今变迁、历史掌故、乡邦文献,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并搜罗史料,是研究地方史的重要著作。他也赠我一册,我未能及时写出书评推介,实在有愧老学长的厚爱。

        文葆先生为人正直,痛恨学术腐败,这方面的逸事也在文坛传为美谈。(作者为著名明史专家)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