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眼科则是为人们守护光明、驱除黑暗的重要医学领域。很多眼病患者将北京同仁医院视为“最后一站”,而同仁医院的眼底科,面对的是眼科领域内疑难杂症多、治疗难度大、风险高的一个分支,可以说是光明和黑暗交锋的最后战场。在这个被黑暗包围的“战场”上,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魏文斌已经“拼杀”了20余载。
在昏暗的诊室里,他透过设备发出的微弱光芒,清晰地找出隐匿的眼底疾患;在手术室里,他用一双巧手,在直径约23毫米的眼球上“精雕细琢”。20年来,魏文斌勇攀技术高峰,带领着眼科团队在国内首次开展了眼内肿瘤局部切除和局部放射治疗,打破了每逢眼恶性肿瘤必摘眼球的传统;首次进行了治疗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手术;他还勇敢地闯进了眼底手术禁区——以微米为计量单位的“黄斑区”。20年来,魏文斌实施手术近万例,其中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就达5000余例。
“光明使者”,同行们这样称呼他;“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患者们这样形容他。每次魏文斌出诊,都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患者,为了让他们尽早看上病,魏文斌的加号常常挂到七八十个。魏文斌还经常嘱咐护士,外地来的病人能加号尽量加。“患者在北京多待一天,就多一天的花费。”魏文斌说。有一次,一位农民老大爷在门诊找到他,颤巍巍的手里紧紧捏着一张小纸条,打开一看,上边写着“魏文斌”三个字。“面对他们,我怎么能拒绝,怎么能让他们失望。”于是,魏文斌的门诊经常“连轴转”,最高纪录一天竟看了110个病人,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晚上9点多,护士都换了好几拨。
近来,魏文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培养基层眼科人才中去。除了在任教的首都医科大学讲课、带研究生,接收更多进修医生,魏文斌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基层医院讲学。贵州、安徽、江西、山西、新疆、青海、西藏、四川、甘肃……他的足迹踏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不仅如此,魏文斌还坚持资助失学儿童,积极参加扶贫帮困活动。
(本报北京12月11日电 本报记者 田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