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学院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文化节上,琳琅满目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意”项目作品总是很抢眼:既有动漫、立构设计和变废为宝设计等创新作品,也有集收集传输信号功能于一体的简易心电图仪、防止婴儿车倒溜的自动刹车装置等“小”发明,更有太阳能自动跟踪发电系统、新型超声波汽车喷油嘴等“大”手笔。在这些“草根”发明中,有四项还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
“这是学校全方位培养学生‘三创’精神的生动实践。”苏州科技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陈志刚认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高校育人的重要使命,其关键是要让创新创业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课内课外,让学生与创业零距离
经管学院刘华老师的“创业管理”选修课,是苏州科技学院最为火爆的一门课。“实在没有翘课的理由。刘老师既有专业背景又有创业经历,课上大量的实践案例新奇有趣,上一次课就像一次‘头脑风暴’,特别过瘾。”学生王婷婷深有感触地说。
“创业是时代的主旋律,我们现在将创业的种子撒播到这批90后大学生中间,由此而培养的自主、勤勉、坚毅、诚信等气质特点,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苏州科技学院校团委书记李萍说。
为让创新的种子撒满校园,苏州科技学院创新实施课外学分制,规定学生在完成必修课、选修课、实践环节学习外,还必须获得10个课外的综合素质培养与拓展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听讲座、参与校园活动、参加竞赛等,都是获得课外学分的有效途径。
李萍说,学校已连续参与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五年来,学校在“挑战杯”竞赛中共获得27个省级以上奖项,其中3项国家级奖项,获得省级以上立项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有161个,其中国家级20个。
模拟+实战,为梦想注入现实力量
点开“苏州科技学院网上创业学院”的创业之旅平台,工商09级学生王丝雨对记者说,这个创业模拟平台特殊的地方,就是会自动进行业绩排名,更有一种商场实战竞争的感觉。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创业理论指导,也可以进行创业实践训练。
学校建立国家级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4个、省级2个,仅2011年就新增各级各类就业创业见习基地17个,增强学生实战经验。苏州科技学院大学科技园环境学院已成为苏科院“三创”新引擎。2010届本科毕业生李志伟没想到的是,他和其他3位同学创办的苏州绿数信息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入驻科技园不到两年,就实现营业额90万元,吸纳6名大学生就业。李志伟踌躇满志地告诉记者,三年内将公司发展成为华东地区最具权威性的信息安全方案解决商,为苏州市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学生创业者虽志存高远,但羽翼稚嫩,学校不但要将他们‘扶上马’,更要‘送一程’,让他们不走或少走弯路。”苏州科技学院大学科技园办公室主任沈荣铭说,自2009年创建伊始,科技园就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化支撑服务平台,目前已累计吸引300人次在校大学生前来实习、创业及就业,成功“孵化”18支大学生创业团队,同时吸引上百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及研究机构入驻,总产值超亿元。去年,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协同创新,为创业插上文化翅膀
9月27日,在苏州市沧浪区创业孵化中心启动仪式上,苏州科技学院大学生科技文化创业中心揭牌成立。沧浪创业孵化中心是沧浪区人社局、东弘科技创业园,联合部分在苏高校,面向大学生创业群体建立的创业孵化平台。目前,苏州科技学院首批入驻了职来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品尚江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6个学生创业团队。
苏州科技学院副院长张钦文告诉记者,协同创新,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开展协同创新,也是高校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途径。
依托大学科技园引进的高端人才,共建协同创新平台。苏州贝克瓦特电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真博士,凭借其“大功率节能型模拟集成电路”的芯片研发获得“苏州姑苏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称号。目前,他的公司吸纳了该校6名大学生就业,为15位同学提供培训和实习岗位。
“我们要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协同创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自我提升的平台,在全校上下推动形成创新创业的浓厚文化氛围。”张钦文说,学校因此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基金”,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协会,并聘请了32名知名企业的老总、人力资源专家和在校专业教师担任首批“就业导师”,采取“结对子”、“一帮一”的形式,为学生创就业提供全程指导,让大学生创业“更靠谱”。
走进位于苏州科技学院老校区师陶园的“老地方”茶吧,只见学生三三两两地在幽静温馨的环境中看书、上网。“店长”黄潇楠是一名大四学生,学习土木专业的他很好就业,但却选择了创业。他说,学校浓厚的创业氛围感染了他,“创业之路很漫长也很艰辛,但我会坚持,因为学校的各种支持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本报记者 苏 雁 本报通讯员 李 锦 吴 益 傅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