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和国民素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报告同时认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首次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造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在中国的西南方,有一条美丽的漓江,它是中国锦绣河山的一颗明珠;漓江沿岸的阳朔县是一片山水秀美、资源富集、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土地。出于对生态环境的珍爱与坚守,当地政府选择带领群众走上了一条生态农业发展之路。经过十几年的摸爬滚打,这条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农民越来越富、生态环境越来越美,渐渐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永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命力,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打造美丽中国、美丽乡村?2012年10月末,我们走进阳朔县,深入正在建设中的“百里新村”9个乡镇进行调研,切身感受生态文明在阳朔的生动实践。
充满希望的农业新村
“百里新村”一带,原本是山旮旯里的穷乡僻壤。“人无三分田,地无三尺平”,“家住山上茅草屋,油盐全靠打柴买”,“有女莫嫁龙潭门,红薯芋头当饭吃”,这些民谣曾是当地的真实写照。而此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在阳朔,“乡村如此多娇”。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模式,近年来,阳朔全力打造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百里新村”,覆盖阳朔、白沙、兴坪、葡萄4个乡镇的12个村(居)委会66个自然村。
“百里新村”以金桔种植为优势产业,带动全县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金桔种植为主导的生态农业发展新格局。全县现有金桔栽培面积15.8万亩,预计2012年年底总产量可达16.2万吨,产值13.5亿元。当地村民人均年收入从10年前不足1000元增加到如今1.5万元,部分村民年均纯收入已超过2万元,家家户户都按照“小青瓦,坡屋面,白粉墙,木格窗,吊阳台,青石墙裙”的桂北民居风格建造了当地人称“金桔楼”的洋房,买起了新车。
与此同时,通过种植金桔衍生出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壮大了阳朔另一个支柱产业——旅游业,使得农民致富的路越走越宽。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来到这里,与农民一起畅谈农村发展;全国各地的农业专家、种植大户也来这里学习、观摩;不少村子形成了党支部、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理事会相结合的三会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山区农村初具雏形;村村建起了文化室、图书馆、篮球场等文体活动场所;社会治安连续多年实现“六个零”,即零上访、零毒品、零发案、零邪教、零犯罪和矛盾纠纷零出村……
“我们要建的是农业新村,而非工业新村。中国有几千年的农耕文明,这是我们的‘根’。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与‘根’联系起来思考并在实践中升华。”县委书记谭峰说。
农民对市场经济充满信心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但长期以来,“丰产不丰收,增产不增收”的“丰收悖论”,让农民面对市场心有余悸。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阳朔农民主动走向市场、拥抱市场、规避市场风险,很好地破解了这一难题。
金桔在阳朔有着140多年的种植历史,过去一直“小打小闹”,效益低下,没给农民朋友带来财运。可如今,却是“家家有果园,户户建新楼,富裕又文明,人均年收过万元”。地还是原来的地,果还是原来的果,短短10余年却发生如此巨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农民与政府良性互动,及时了解政策、改进技术、转变产销观念,努力融入市场。
⒈整合多方力量加强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全县整合多方力量投入资金1亿多元建设农村基础设施,50多公里的百里新村主干道四级柏油路2010年全线贯通。村内道路硬化工作也在顺利推进,至2011年,完成了60个自然村72公里村道硬化建设,打通了农村发展的“任督二脉”,实现了农民与市场的联结。以龙潭门村为例,该村以前是全县最穷的村,从村里到白沙镇虽然只有10多里路,但由于交通不便,村民想到镇上赶一次集,要清早出门,擦黑回家。然而这次记者从白沙镇驱车到龙潭门村时,路程仅20多分钟时间。白沙镇市场是阳朔最大的金桔交易市场,每到销售季节,来自全国各地、东南亚甚至全球的客商都会云集这里。旺季平均每天销售量可达1000吨,最高时达到1600吨。修好路、建好白沙市场,阳朔金桔就此走向国内国际大市场,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⒉积极改进种植技术满足市场需求
给成熟变黄的金桔盖膜,是阳朔大力推广的“三避”(避雨、避寒、避晒)技术。“以前,金桔一旦成熟或者遇到下雨天就很容易裂果、落果,“盖膜以后,不裂果落果了,果子都留在树上保鲜,保鲜时间比以前延长了半年之久,品质也越来越好了。”白沙镇蕉芭林村金桔种植和销售大户赖玉梅说。“三避”技术不仅提升了金桔品质,使其果形大、品质优、色泽鲜美,还延长了半年的销售期,卖着卖着就变成了反季节水果。品质和上市时间上的明显优势,使阳朔金桔价格上涨态势持续了十几年。目前批发价由实施“三避”技术以前的2元/公斤涨到10—20元/公斤,成本价仅1.5元/公斤,赖玉梅预计今年纯收入可以突破100万元大关。
赖玉梅带我们参观了她投入75万元实施的一套先进滴灌技术。设备由主控电脑、泵阀、温湿度监控器等组成。只要在电脑上用鼠标点击下达指令,下肥、浇水就全部自动完成。滴灌箱能根据空气、土壤干湿度自行控制滴灌水量及有机肥水,极大降低了全年水、肥使用量。以前,一株金桔在旱季浇上50斤水,保湿不到两天就蒸发了,而使用滴灌技术后,一斤水可管一株果树一个星期。给果树下一次肥,以往要请10个劳动力花10多天才能完成,现在请3个人用两天就大功告成。通过滴灌施肥,肥料直输到果树根部,可以提高金桔品质和产量。2011年,赖玉梅的果园年产金桔50万余斤,达到18.3%的糖度。如今,她的金桔已注册了自己的商标,渐渐打入国际市场。
⒊重视经济能人的引领作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赖玉梅没有满足于个人致富,而是将自己的致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2008年,她在本村成立了桂珠金桔专业合作社,以此为龙头带动全村金桔种植业向规模化发展。目前,她正规划将自家的果园房改造成阳朔党委培训基地,主要研究如何提高技术、提高品质、联系销售市场、打造品牌等问题。在阳朔,像赖玉梅一样根据市场需求主动提高技术、联系市场甚至注册商标创办果蔬公司的农民不在少数,有些农民还与客商建立起了长期稳固的产销关系。2011年,一个北京老板看中了金宝乡大水田村农民郭志尧种的金桔,以每斤高出市场2毛钱的价格连续一个多月每天收购6000斤,之后还特意请他吃饭,希望他将来种出更加优质的金桔。郭志尧感叹:“买果的老板反过来请我们卖果的吃饭,我们真的是卖出了荣誉,卖出了自信啊。”
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
由于金桔热销,在2007年左右,阳朔出现了黑恶势力欺行霸市现象,他们通过转手价格差获利,最高一年可获利上亿元,严重损害群众、果商和客商的利益,人们敢怒不敢言。这种现象一度令农民对金桔产业失去信心,对市场感到害怕。对于扰乱市场秩序,损害群众利益的黑恶势力,县委县政府予以严厉打击!在县委县政府的组织下,阳朔实施了集中打击黑恶势力行动。2008年,最大黑势力团伙被抓捕判刑。阳朔各级党委政府下大力气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建设,为群众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农民对政府充满信任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忽视市场规律,在产业选择上“拍脑袋”决策,导致群众利益受损的事情时有发生。一些农民甚至说,“政府号召什么就不能种什么”,对政府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阳朔县各级政府多年来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角色定位,尊重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很好地避免了这一矛盾,让农民对政府充满了信任。
⒈尊重农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引导、鼓励、启发农民作出正确选择
阳朔的水土情况决定了不可能大面积种粮,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发展什么才能致富?县委县政府在思索、多方研究和讨论后,得出一个判断:阳朔的气候环境和水土条件特别适宜金桔生长。
为了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县委县政府多次组织农民参与产业研究和讨论,对各种产业反复比选、多次试点,引导农民自主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金桔种植等产业。一户带百户、百户带千户,金桔种植规模终于从十年前不到一万亩发展到如今几十万亩,小小金桔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金豆豆”。在大力发展金桔产业的同时,政府不搞一刀切,而是主张因地制宜,高田、葡萄等乡镇不适宜金桔种植,县里就鼓励发展沙糖桔、苗木花卉种植业和大理石材产业。
政府的引导让百姓富起来了,百姓与政府的信任也就建立起来了,甚至是鱼水般的深厚感情,金宝乡龙湾村就是典型。1999年以前,龙湾村是全县有名的“水稻稻颈瘟病村”,种水稻几乎年年绝收,家家户户靠向亲戚朋友借粮度日,生活十分贫困。在县、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全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将田改地,种上金桔,沙糖桔等名优水果,至2010年底,村民人年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有的家庭已超过1.5万元。“县乡干部就像我们的亲兄弟一样。大家都知道跟着政府走没有错,政府有下一步的规划我们还会拥护。我们盼着干部下来,干部不来我们村民就伤心了。”龙湾村村民何维钦说。
⒉实施种植补贴、以奖代补等鼓励措施,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2003年开始,县里每年举办一届阳朔金桔交易会。交易会有一个农民最喜欢的“保留节目”,就是看谁能登上县委、县政府每年表彰和奖励的“十佳金桔种植大户”、“十佳金桔销售大户”光荣榜。至今已有百余农民分别获得过两项荣誉牌匾。这两块牌匾,让百姓感受到作为农民的荣誉和尊严,成为引领农民致富的风向标。
从2012年开始,县政府实施种植补贴,农民每新增1亩种植面积,政府补助300元。县长钟红介绍说:“我们这样做,是为后发者解决‘第一桶金’问题,降低他们的‘入行门槛’。”此举一出,今年全县新增金桔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金桔种植业中来。
⒊重视村民民主自治
在阳朔,新农村建设的每一个项目,包括房屋立面整治,村屯道路硬化,建设石栏杆、排水排污设施等,都注重做好宣传和征求意见工作,争取群众的广泛支持。县里鼓励村民自发组织形成协会、理事会、新农村建设小组等新型村民自治组织,不少村子还形成了党支部、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理事会相结合的“三会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山区农村已具雏形。农民真正把新农村建设当成了自己分内的事。
⒋重视对金桔种植户的技术扶持
阳朔十分重视对农民的技术上的扶持,通过加强新技术、新技能培训,制定配套的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增强农民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本领,以百里新村示范带的万亩金桔产区为示范带,重点推广“三避”技术。说起“三避”(避雨、避寒、避晒)技术,归根到底就是一张薄膜的功劳。第一个用膜的,是当地一个叫做雷五四的农民。以前树上挂果后农民最怕下雨天,因为一下雨,金桔就裂果、落果,收成就没了。大约在1999年,一场大雨中雷五四情急拿了块薄膜把果树盖起来。一两个月后发现,咦,果子不落不裂了,吃起来还更甜了,于是大家都仿效着给果树盖膜了。办法虽好,却仍有不足,薄膜直接铺在果树上,时间一久里面温度太高且不通风,容易把果子闷烂。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当地政府的关注。政府组织农技人员、农业专家进行研究、优化,将完善好的全钢管倒“U”型棚式“三避”技术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
县里还通过各种技术培训,培养出一批掌握金桔种植技术的农民骨干,金宝乡大水田村郭志尧就是其中一员。今年60多岁的郭志尧是一名退休教师,政府出资安排他去桂林学习金桔种植技术后,2001年他带头种了55亩金桔,目前年纯收入可以达到50万元。他积极带动同乡村民,将原来收成不好的玉米和红薯改种金桔。他还多次到乡政府给村民讲课,普及金桔种植技术。郭志尧指着隔壁大木桥村一排排新房自豪地说,大木桥村以前种松树,10年才有一次收成,非常贫穷。他带领村里人改种金桔,收入比以前增加了15倍。目前大木桥村家家户户都盖了新房,还有不少人买了车,有些村民为了跟着郭志尧学习技术,还专门到他的果园里劳动。
农民对土地充满感情
中国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农民对种地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致使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不少地方大量出现土地闲置和盲目开发现象。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10年,我国耕地面积已接近于18亿亩的红线,并且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土地稀缺将严重威胁子孙后代的生存,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阳朔农民在政府的带领下,立足发展生态农业,从土地中找到了财富、尊严和价值,对市场经济增强了信心,对政府充满了信任,最重要的是,重新对土地注入了感情。他们辛勤耕耘着、细心爱护着这片土地。
早晨8点多,迎着温和的阳光,朱继兵一手提着编织袋,一手拿着斗笠,眯着眼看了看远处的田野,笑着对正在他家采访的记者说:“叔叔,我先去干活咯。”朱继清和朱继兵是阳朔镇一对20多岁的双胞胎兄弟,俩人留着干净利落的短发,显得倍儿精神。哥哥朱继清曾在江苏当兵2年,朱继兵则在广东打工6年。家乡的变化吸引兄弟俩留下来创业,目前,他们管理着家里种植的水稻和金桔园,并在附近一个景区兼着一份工作,年纯收入可观,买了车,也准备再建新房。“有了梧桐树,就不怕没有金凤凰。”像朱继清兄弟这样从城市回到家乡土地上发展的年轻人,在阳朔非常多。白沙镇蕉芭林村全村470户共2222人,仅有20名年轻人在外地务工,“估计过两年也都会回来。”村支书周汝桂说,“我们这里就算有少量的外出务工者,也是为了去见世面、长见识、学技术。”
白沙镇凉水井村的蒋建诚、杨建云夫妇是返乡创业成功的例子。两人都是“70后”,以前夫妇俩一年到头在外地打工,却没攒下什么钱。2004年,他俩回到村里,开始种植金桔,并经营采石场。如今家庭年纯收入30多万元。家里的三层小楼有500多平方米,自己住不完,干脆开起了个农家旅馆。
农村外出打工的少了,回村的大学生却多了。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周汝鹏就是其中一位,他家蕉芭林村,种植了50多亩金桔。知道家乡人靠种植业走上了小康之路,自己所学专业又正好对口,一毕业他就毫不犹豫地回到家乡,希望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技术,同时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
习惯了外出务工的农民,纷纷回到自己家的土地上,也带来一个最深刻的变化: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现象不复存在,可以说是“小有所依,老有所养”。白沙镇平岭自然村周国勲老人一家就是这样,两个儿子靠种金桔,分别盖起了小洋楼,老两口儿在两儿子家来回住,还能得到儿子每年2000元的赡养费,可算是享起了子孙福。不仅如此,老人还在家门前种了28株金桔,年纯收入破万元,就凭这个,生活养老都有了保障,每天没事的时候就和邻居聊聊天、打打牌,日子过得非常悠闲。“这是我们的‘养老树’啊!”指着门前的金桔树,老人风趣地说。
土地孕育希望,土地也需要呵护。阳朔金桔产业之所以能发展得如火如荼,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广大农民对于生态环境的自觉爱护。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一栋栋“金桔楼”前的菜圃里,种满各种各样的蔬菜和花草,后山则是漫山遍野的果树。在白沙镇路边,我们见到一个高约2米,底面直径约1米的锥形水泥炉,炉顶正冒出白色的烟雾,这是村里的垃圾焚烧炉。在阳朔,离村民住所较远的地方,大都设有垃圾焚烧炉。此外,每个村沿途都设有垃圾桶,并聘请保洁员负责村里的环境卫生。
体会与思考
“今天,我们究竟该如何建设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命力在哪儿?当代农民的精神世界里悄然发生着怎样的深刻变化?如何重建农民对土地的感情?”调研过程中,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们的脑际。
阳朔所见所闻,引发我们如下几方面的思考和体会。
⒈当代中国的农民是优秀的,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仍需要帮助和引导
在金宝乡龙湾村,我们与村民何维钦有过一段对话:
“你们现在有些钱了,下一步怎么办?”
“修路啊!把路修得更宽一些。”
“修路就需要你让地,你愿意吗?”
“愿意啊!现在我们的生活好了,心也宽了,就想着把路修得更宽,过更好的生活啊!”
“你的觉悟还真不低!”
“别小瞧我们哦,我们农民本来就很优秀啊!”
“我们农民本来就很优秀啊!”就在我们琢磨这句话时,村支书向我谈起了他们自己总结的“龙湾精神”:仁爱立身,平等互助,自主建村,民主理村,宽容奉献。
这源自中国最基层群众的“龙湾精神”,正好诠释了当代中国农民的精神风貌。“勤劳、勇敢、智慧”,是他们最基本的精神品质:他们依靠勤劳致富,勇于走向市场,主动学习科学技术,他们是充满智慧、思想解放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他们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劳动为他们创造美好生活,带给他们尊严和价值。
但是,由于自身文化水平和资讯的限制,农民在选择产业方向时,仍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帮助;在好的发展时机来临时,政府应及时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农民面对的市场可能是冰冷的,但是政府应该有情有义,为他们营造好的市场环境,提供法制保障;农民致富后,政府应该多方引导、鼓励农民形成幸福生活的良好风尚。
⒉农村广大土地可以孕育出美丽的生态文明,但需要注入感情
当前,我们正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
今天的阳朔,走的就是这样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阳朔农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行动者。他们以对土地、对子孙后代负责任的朴素情感,守住“绿水青山”。发展生态农业给他们带来了眼前的财富,他们希望过更好的生活,对土地充满了长远的期待。过去习惯了外出打工和“寻梦”的年轻人纷纷回乡创业,他们心里重新建立起了对土地的情感。从他们脸上溢满幸福的笑容,可以知道他们对这片给予他们希望的土地爱得深沉!
在环境保护中,来自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最靠得住的。老百姓讲不出啥大道理,但他们懂得,守住了环境,就守住了梦想,守住了他们的根。对政府来说,这未尝不是一种教育,一种鞭策。多年来,阳朔县委县政府不唯GDP是瞻,不为政绩竭泽而渔,为了保护环境,他们选择引领农民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⒊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宏伟蓝图,需要脚踏实地立足长远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如何“深入”?首先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理解透彻,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要求理解透彻,不能停留在表面功夫上,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要在把握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大环境、大方向的前提下,“脚踏实地、立足长远”:
首先,要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内涵非常丰富,阳朔经验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立一县一品的支柱产业,实现农村经济繁荣稳定增长和农民持续致富。其次,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鼓励群众依靠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如果说过去是越劳动越贫穷,让农民没了信心,那么,今天的根本问题就是要让劳动创造财富和价值,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只有这样,劳动才有尊严,劳动者才会有自信。再次,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实现民主自治。在阳朔,农民真正实现了经济独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卖,都是由他们自己做主,政府不强制干涉。同时,县里鼓励村民自主建立协会、理事会等新型村民组织,营造村民互助团结、民主自治的机制和良好氛围。最后,基层党组织坚守职责,经年累月,与群众为伍,引导鼓励和影响启发农民最终走上致富之路。
阳朔“百里新村”的经验里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地方党委政府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坚持保护和发展优势产业,一旦找准了金桔这一优势产业,就坚持下来;政府通过引导、鼓励、启发的方式,坚持带领农民致富;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打击黑恶势力,维护市场法制,增强农民对市场经济的信心,巩固农民对政府的信任。
(执笔人:刘昆、张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