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让钱学森精神走近公众

    ——写在钱学森图书馆建成开馆一周年之际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11日   07 版)
    钱学森图书馆推出“夺宝奇兵——探寻钱馆的镇馆之宝”中小学生暑期特别活动,图为孩子们在按图寻宝。资料照片

        12月11日,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诞辰。在钱学森青年时代求学过的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钱学森图书馆也迎来了它的开馆一周年。一年来,钱学森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免费讲解,累计接待观众26万人,日均近900人次,参观团队讲解率达到95%。

     

        如今,钱学森图书馆已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将建设成为钱学森各个时期文献实物最完整、最系统、最全面的收藏管理中心,钱学森科学成就、治学精神、高尚品德、传奇人生的宣传展示中心和钱学森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研究交流中心,努力成为“感知历史的文化殿堂、资政育人的思想宝库、探索未来的精神家园”。

     

        精心布展,打造育人“第一课堂”

     

        在馆内一角,一年来,观众留言已经密密麻麻写满20本,5000余条。一位大学生写道:“深受震撼,钱老对学习的精神,对科学的态度、对事业的追求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对我们年轻一代来说至关重要!”

     

        大量珍贵手稿、实物,独辟蹊径的内容编排,细致生动的讲解服务,让每一位走进钱学森图书馆的观众都能在这里收获感动,收获启迪。

     

        作为国内首座国家级的科学家纪念馆,同时也是建在高校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钱学森图书馆收藏保存着8万余件钱学森珍贵文献、手稿、照片和实物,布置陈列着四个展区、共3000平方米展览。

     

        驻足在“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展区,一位来上海旅游的江西观众告诉记者:“在这里了解了钱学森,感受到了他的爱国和奉献、求真和创新。钱老的成才之路值得我们深思。”

     

        没有涂改、几乎零错误的试卷;坚持几十年、一丝不苟的剪报……钱老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从小树立的科学志向,让上海大同中学学生李曦来为之敬佩。

     

        “高校博物馆在育人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钱学森图书馆正在努力建设成面向全社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励志教育的第一课堂。”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说,“我们的使命,就是培养一大批像钱学森那样具有高尚人格、渊博学识和创新精神的青年知识分子。让钱学森精神走近公众,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新意迭出,让更多人“爱上钱馆”

     

        “中学毕业后钱学森考入了交通大学的哪个专业?”“钱学森旅美期间参加国际会议获赠的公文包陪伴了他多少年?”……这是馆方精心设计的“寻宝图”上的问题。今年暑假,钱学森图书馆为中小学生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夺宝奇兵——探寻钱学森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活动。循着问题,学生们步步深入,走近这位科学巨擘的传奇人生。

     

        在“寻宝之旅”的终点,学生们纷纷写下参观感悟,共有26个省市超过1万名中小学生加入了这场特别的科技人文之旅。“采用这种新颖的形式,让青少年走进博物馆,主动接触和了解这位人民科学家的生平与贡献,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上海市徐汇区一位中学带队教师说。

     

        收藏、研究、教育是博物馆的三大基本功能。作为一个建在高校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和科学家纪念馆,钱学森图书馆不仅仅是服务高校教学科研的机构和高校面向社会公众的窗口,更肩负着发挥自身社会服务功能,开展公民社会教育的重任。“这就意味着,必须整合利用现有的社会教育优质资源,走出一条由‘藏品中心’、‘展示中心’转向‘公众中心’的社会教育创新之路,让更多人‘走进钱馆’,更要让走进其中的人‘爱上钱馆’。”马德秀说。

     

        “青少年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对象主体,如何充分调动青少年的自主性,引导他们自发探索、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打造面向社会的育人平台,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钱学森图书馆负责人张凯说。

     

        开门办馆,融入社会“大循环”

     

        2012年暑假,钱学森图书馆策划了“重走学森路”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青少年赴江阴、绵阳等地探寻钱老足迹,开展“口述历史”资料收集工作,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悟钱学森精神。

     

        “钱学森精神的背后,是对祖国、对时代深沉的爱,对科学、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坚守出发时的理想,张开想象和创造的翅膀,钱学森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恒久的时代价值。”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说。建成开馆一年来,钱学森图书馆努力发掘钱学森学术思想的当代意义,力求将博物馆、纪念馆的运作发展融入社会生活大循环,更好地弘扬钱学森精神。

     

        秉承“开门办馆”的宗旨,钱学森图书馆积极对外拓展,加强馆校、馆区、馆际交流合作,着力搭建社会教育共建共享平台——与浦东干部学院、上海航天局、上海市科技教育党校等多家单位合作,共建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利用中学教师科研力量和钱馆丰富的馆藏资源,研究开设与语文、历史等课程对接的“钱学森生平与事迹”课程,组织开展“中学生钱馆一日”主题活动……

     

        记者了解到,钱学森图书馆正积极筹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钱学森研究中心,在全国高校推动有关钱学森生平、学术思想以及“两弹一星”科学家群体的研究,并开展课程设计,建设现场教学基地,将钱学森图书馆打造成为“钱学森研究高地”。

     

        作为建成开放仅一年的新馆,钱学森图书馆以丰富的内容、鲜活的形式,展现了一位战略科学家不平凡的一生,更传承了这位人民科学家崇高的精神。让钱学森精神走近公众,是这座年轻的纪念馆的时代使命。

     

        (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