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政务微博:从发布平台到办公平台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10日 10版)

        近日,由腾讯微博联合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会举办的2012政务微博创新发展研讨会在深圳举行。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机构、政务微博代表、知名媒体人等就政务微博未来创新运营模式进行了热烈讨论。

     

        日前,由人民网联合腾讯公司发布的《2012年腾讯政务微博报告》显示,2012年是政务微博高速发展的一年,截至2012年11月11日,在腾讯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数已达70084个,其中党政机构微博45030个,个人党政官员微博25054个。

     

        据诸多数据显示,这一年,政务微博凸显贴民生、务实事、重应用的特点,政务机构、公务人员微博和网民相互呼应、联动的效果显著,公众对政务微博的认可度不断提升,政务微博实现了由“宣传发布”到“服务民生”的转变,从倾听社情民意的问政平台,成长为常规化制度化的网络“办公平台”。

     

        政务微博不仅打破了传统政务服务的模式和格局,也成为网络政务办公服务的先锋,政务微博模式带来了“微博问政”新趋势。虽然,目前政务微博发展速度很快,让不少还没有开微博的一些政府机构有些措手不及。如何让政务微博变被动为主动?如何让政务微博完成从单纯发布到服务于民的转变?如何让政务微博更好地释放其正能量?是政务微博从“开通元年”到“创新应用”中必须面临并解决的问题。

     

        从发布到服务的过渡

     

        政务微博开设之初,是政府为了顺应时代潮流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消息让粉丝能够及时知晓相关信息;或是通过政务微博发布相关新闻,将该部门的政务微博活跃地运营起来。而如今,政务微博在经历诸多网络事件后,应逐步由最初的信息发布向服务信息过渡。不少人认为,未来,政务微博应实现从单纯发布信息到信息服务的过渡。

     

        政务微博最主要的特点是公开和透明,公众通过微博来实现问政的诉求。政府开微博的目的旨在促进官民关系,只有通过政府政务的转型,才能走进群众。腾讯微博事业部副总经理李方认为,微博是一个网络表达和传播的平台,政府服务职能一旦要在网上落地,它需要有一个非常准确的身份,才能更细致地发布信息服务大众。政务微博要实现发布从服务的转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政务微博不仅是重要信息发布窗口,还是收集社情民意的重要平台。不少网民期待能够通过向政务微博反映问题来解决具体问题。有些政务微博已经开始尝试通过线上收集问题,推动线下政府办事效率。例如,济南市车管所即将部分车驾管业务融入济南车管腾讯微博。而在腾讯微博展开的“微博民生服务日”更是拉近了公众与政府部门的距离,由各地新闻办、外宣办、与民生相关的委办局或负责人,通过微博回答网友针对当地民生政策法规、发展动态、实时热点的问题。

     

        政务微博要与“小道”消息赛跑

     

        在如今复杂的网络环境下,面对“小道”消息,政府如何才能“不被动”?而是积极、主动地对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回应。

     

        中国第一个省级政府开办的微博“微博云南”,其负责人说,他们当初开设政务微博的目的就是“要制止流言,避免引起更大的骚动”。

     

        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传播战略研究所曾在微博上组织过一项题为“什么样的政务微博您乐于接受”的网络调查,70%的网友选择了“舆情发布:对突发事件给出事实真相说明”。这说明,公众对政务微博最大的期待还是突发事件后的新闻发布,以满足其知情权。

     

        “中国天使投资第一人”的薛蛮子认为政务微博一定要以人为本,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有真诚的态度,讲实话,不讲官话、假话、套话和废话。事实上,老百姓的期望值很低,如果工作上有错,领导要学会道歉,并能以真诚的态度道歉。

     

        具有政府官员和微博“大V”双重身份的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同样认为,政务微博的公信力是建立在“讲真话”的基础上的,“政务微博最大的作用是与‘小道’消息赛跑。”他说,如果政务微博不具公信力,其“辟谣”的作用就无从发挥。

     

        唤醒“沉睡”的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从“井喷期”到“优胜劣汰期”,它越来越成为一个单位、一方政府社会创新管理和服务的标志之一。如何唤醒“沉睡”的政务微博将成为微博运营商必须关注的一大问题。

     

        “沉睡”的政务微博不仅会让关注他们的人失去信心,也会直接影响到该机构的公信力。政务微博的维护,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长期坚持有规划、有节奏地发布微博。通过实名认证的中国共青团中央宣传部网络处副处长王郁松在腾讯微博拥有540万听众,据他介绍,维护微博大约需要花去他每天两小时的时间。发布微博也需要策略,在开设微博初期,他先发布一些有趣的信息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他;一段时间后,他再发布关于工作类的信息,便不会遭人反感。事实证明,他的方法在微博运营中颇有成效。维护政务微博,还需要策略。因此,“沉睡”的政务微博不仅需要被唤醒,还需要其始终保持不变的活力与热情。

     

        对此,一些微博运营商表示,对于“沉睡”的政务微博,他们会定期发送提醒消息,进行唤醒;如长期“唤醒”无效将采取关闭的措施。政务微博作为政府机构的喉舌,必须更加积极地回应民众的期待,借助政务微博这个与民众沟通的平台,及时回应“粉丝”,给民众交出一份合格的政务服务答卷,树立自己亲民实干的形象。

     

        未来:政务微博队伍不断壮大

     

        今年政务微博出现“井喷”式增长,其中多是基层单位。对此,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单学刚说,今年政务微博总的特点就是基层单位大量增加,尤其集中在县区及以下层级。实际上,相比省部级微博,基层微博的“实效性”更强,更有助于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但是,相对高层微博,基层微博存在信息量、人力不足,观念理念不够开放等问题。政府部门敢于开微博,就是好的探索和尝试,还有更多单位没有开微博。因此,对敢开微博的单位,还是应以鼓励为主。

     

        据腾讯微博事业部副总经理李方介绍,未来政务微博的潜力很大。一些政府、机构之前对微博还持观望的态度,但现在观望期即将结束。许多政府、机构还是希望能够借助微博发出自己的声音,抢占网络这片极具时效性的沃土。目前,没有一个政府或机构因为开设微博出现过问题。

     

        政务微博正在以它独特的优势继续释放着正能量。

     

        (本报记者 牛梦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