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05日 星期三

    现代艺术教育的世纪之路

    ——写在南京艺术学院百年校庆之际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05日   05 版)

        1912年,一个17岁的小伙子怀揣“艺术救国”的梦想,以“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为宗旨,在上海创办了图画美术院,他就是刘海粟,上海美专校长;10年后,颜文樑邀集同道画友在苏州创建了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将艺术素养教育纳入全面人格发展的教育体系。

     

        这两所美术学校已初具现代学校教育的雏形,它们的创办迈出了中国新式教育的第一步。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和山东大学艺术系美术组及音乐组合并,在无锡组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1958年迁址南京,1959年升格为南京艺术学院。合并后的学院,继承了老一辈人的优良传统,该学院也逐渐成为了中国美术史学研究的重镇。

     

        如今,在南京艺术学院,竖立着一扇厚重沧桑的校门,上面刻有“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走过一百个春秋,再次触摸这扇记录着百年艺术教育的大门,大师风采尽显眼前,艺术情怀充盈心间。

     

    不息变动:创新是艺术的灵魂

     

        百年历史中,南京艺术学院的“一切考虑,一切措置”,都奇迹般地“全部充满着革新精神”。

     

        刘海粟主张学校要“以时势去造出潮流来”,在这种大胆主张的引导下,百年南艺涌现出诸多教育的创新之举:

     

        上海美专开办之初,组织学生野外旅行写生,足迹遍布上海、杭州、南京等地,这在当时极为罕见,学生作画时,群众“聚而观之,途为之塞”;1915年,上海美专首用人体模特进行教学,最早确立了人体教学在中国艺术教育中的地位,极具开拓意义。

     

        “艺术不但为鉴赏而作,同时也与工艺联络,以期达于实用”,苏州美专时期,学院开设实用美术科,专辟印刷、铸字、制版、摄影工场,聘请技师共同开展教学活动,为改变当时落后的实用美术教育作出了示范。

     

        三校合并后,南京艺术学院始终将传统美术与实用美术并重理念寓于教学,如今,该院实用美术学科一直走在同类院校前列,拥有设计学博硕士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

     

    闳约深美:未来的艺术教育道路

     

        1918年春,刘海粟将“闳约深美”作为办学思想的核心,并将这四字诠释为:“‘闳’即知识要广阔;‘约’即在博采的基础上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以便学有专长;‘深’为百折不回的钻研精神;‘美’为最后达到完美之境”,为传承这一精神,南京艺术学院大胆实行三大举措:

     

        一是专业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2000年,南京艺术学院在全国艺术高校中首推完全学分制改革,学院还鼓励各二级学院联合教学,进一步打通专业隔阂,在专业融合中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艺术人才;

     

        二是创新培养孕育“拔尖人才”。该院加大对“特优生”的优录力度,而且为把“好苗子”培养成“好人才”,不仅为学生安排教师团队进行指导,而且还对学生的创作展演项目提供专项资金支持;

     

        三是紧扣市场培养“新兴人才”。南京艺术学院紧扣市场脉搏,用新兴特色学科培养新兴人才。近年来,该院文化产业学院和工业设计学院为江苏输送了大量文化企业管理精英和创新创意人才。

     

        “只有紧扣发展脉搏,培养拔尖型艺术人才,才能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实现更大作为。”谈及未来,该院党委书记米如群教授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张金凤)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