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04日 星期二

    王春易与她的学科教室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04日 06版)

        已经是特级教师的王春易还在寻求发展、进步。

        “越是爱讲、会讲的老师越要改;教师讲的越多,学生自主学习的就越少;教师讲的越清楚明白,学生自主钻研、思考、探究的意识就越弱。”然而,当她真的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时候,学生有快乐,有喜悦,也有苦恼和焦虑,甚至有不解与埋怨……

        最终,王春易还是和她的学生们走出来了。她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学生。

        在日前北京市海淀区委教工委、海淀区教委举办的王春易老师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上,她的改变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和尊敬。

        “今天,也标志着一位全新的老师的诞生。”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说,“我们看到的优秀老师,那些背着学生过河,那些生病也在讲台上教书,甚至以捐助学生为代表的老师,他们都非常重要,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但是我们还需要另一些老师,他们在教育思想上更深刻,在教育实践上更前卫。”

        在王春易的课堂上,学生们可以不听课,可以不写作业;而学文科的学生因为爱上她的课,转到了理科班。

        她的学科教室的的确确成为学生们的真爱——高考结束的第一天,就有学生回到这里看书学习;放假前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来到这儿,他们担心花没人浇,鱼缸里的水没有人换。

        这个诞生于2010年9月的学科教室,不仅有整齐的桌椅,有各种各样的模型、实验教具、大量的学科图书,以及随时可以贴出来跟教学内容相关的挂图,还有同学们养的动植物。

        学科教室从另一层面推动了王春易的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在资源相对丰富的学科教室上生物课我该怎样上呢?我开始想还原生物教学的科学本质,将大量的实验引入课堂,想引导同学们做实验获取生物学知识。我希望在这间教室里头让学生不仅仅收获知识,还有方法、能力、情感。我期待着当孩子们走出这间教室的时候不仅取得满意的成绩,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爱护环境的人,一个珍爱生命的人。我要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王春易说。

        (本报记者 靳晓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