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04日 星期二

    光明述评

    国家好民族好 大家才会好

    ——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系列述评之三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04日 01版)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这平实的话语,告诉我们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只有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才能带来人民的幸福、带来每一个人的幸福。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广为传唱的歌曲里,透露着 群众对“国”与“家”、“国”与“个人”关系最本质的认知。在这种认知背后,凝聚的其实是中国人精神气脉中最本真的“家国情怀”,而基于家国观念之上爱国情怀的释放,是最朴实,也是最动人的。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往今来,这种高尚情怀极大地鼓舞士气、凝聚力量、振奋精神,既利国利民又利人利己。

     

        这样的情怀首先体现在充满爱民之情。当年,邓小平同志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赤子情怀溢于言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下乡看望一位生病的老大娘,虽素昧平生,却满含热泪地呼之为“娘”。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常怀感恩之心,常怀惦念之情。这样的热爱,就是联系国家好、民族好与人民好之间的血脉纽带。

     

        这样的情怀还体现在恪尽兴国之责。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事业与理想和我们的民族相融,和国家的发展相结合。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精忠报国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今天,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要以一种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以主人翁姿态为共和国大厦添砖加瓦。要把对理想执著的追求,落实在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业绩上。要讲道德,知荣辱,讲诚信,重责任,有作为。

     

        这样的情怀还体现在饱含奉献精神。为了国家好民族好,奉献和牺牲有时在所难免。“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航母舰载机,中国的航空事业一定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一定要强大”,这是罗阳为之奋斗和献身的崇高理想。正是有了罗阳这样无数优秀儿女前仆后继、无怨无悔地付出、拼搏和牺牲,才有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才有了历经磨难却始终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民族。

     

        中国人民素以爱国为荣。以许多“大事件”为契机,中国人的爱国情感常常喷薄释放。共和国周年大庆、奥运会、地震灾害等等,当这些“大事件”到来之时,爱国情感的释放无可比拟。而更多时候,爱国情静静地蛰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带给我们绵长的温暖与感动。只要都有一颗相同的报国心,只要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就是我们对祖国母亲的一片赤子情怀。我们的民族就是在每个中华儿女的付出和奉献中,不断进步,坚定地走向繁荣富强的未来。

     

        广大知识分子只有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古代知识分子曾以忧心江山社稷、关心民生疾苦、追求人生理想为基本内涵,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到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到岳飞的“踏破贺兰山阙”。“忧国民”、“安社稷”、“济苍生”,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孜孜追求和历史使命。

     

        知识分子当坚守人格尊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坚持正义,追求真理,磊落坦荡。正因为能够超越个人私利而关注国家社会和民生,因而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优秀分子和重要力量。

     

        有国家强盛才有国民尊严,有民族崛起才有人民福祉。当每一个公民都能感受到这个国家给予他的福祉,感受到自己和国家息息相关之后,“我”才可能和这个国家共同成长。

     

        (本报记者 李玉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