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04日 星期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

    “向群弟”原来是他

    ——本报曾经报道过的典型、海南大学教师赵红亮的新故事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04日 01版)
    赵红亮看望孤儿院儿童。 (资料图片)

        编者按 今天,本报向读者推荐这一通讯,把它作为新专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开篇。

     

        2009年7月3日,本报头版头条以《赵红亮,展现当代大学生别样风采》为题,报道了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赵红亮的先进事迹,在读者中引起热烈反响。3年过去了,海南省的新闻媒体一直在千方百计寻找一名以“向群弟”落款资助贫困孩子的人。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终于得知,“向群弟”原来就是赵红亮。赵红亮身上,充分体现了十八大关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值得不同年龄段、不同岗位的人们思考。

     

        2002年10月,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向群小学收到一笔金额为220元的汇款单,汇款单留言处写着这样一行小字:“我知道这所小学为纪念在1999年抗洪救灾中牺牲的英雄李向群而更改了校名,我崇敬英雄,也得知你校家庭贫困的儿童多,从今天起,我要尽自己所能……向群弟”。从此,每个学期,向群小学都会收到一张落款为“向群弟”的汇款单,一共收到20余笔,金额4000余元。“向群弟”是谁呢?向群小学开始求助当地媒体。

     

        前不久,“向群弟”又去邮局寄钱,一不小心,他把写有自己姓名的书忘到了柜台上。细心的营业员眼前一亮:“向群弟原来是他!”就这样,“向群弟”被“抓”个正着。

     

        穿一身洗得发白的运动衫,着一双最普通的凉鞋,一张挂着微笑却又显得腼腆的面孔,面对记者,赵红亮推辞着,不愿意讲自己的故事。

     

        说起来,赵红亮今年都三十好几了,既没交女朋友也没在海南买房,上大学时父母每年给他2000元,他都要挤出一部分捐助别人;上研究生时兼职有了收入,他便加倍捐助别人;留在海南大学当老师,有了稳定收入,他规定自己每天伙食费不超过15元,省下钱来帮助他人。

     

        赵红亮的大学同班同学陈建明介绍说,赵红亮的这种自强、自立、关心他人、懂得回报的品格,是他父母言传身教的结果。他家兄弟姐妹5个,赵红亮最小,4个哥哥姐姐全在河南农村老家务农。当年,赵红亮不仅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也是全村唯一的大学生,上大学这几年,全靠父母种地供他。尽管家里穷,但父母善良、懂得感恩的品性深深地感染了他。临上大学前,赵红亮的妈妈给儿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当年,你姥姥快饿死了,要饭经过一个村,就是一户人家给了她一碗热粥,救了她一命,姥姥临终前说,告诉娃们就要行善报恩啊!”陈建明说,赵红亮这些年来一直都是按老人的话去做的。

     

        赵红亮当年的班主任、海南大学教师罗玲球提起他上大学时的表现,称赞道:“当年我接他们班时,赵红亮是班上唯一一名学生党员,后来他担任了2002级学生党支部书记,还担任着学院的团委委员。他主动协助学院党总支,给低年级的同学上党课。”

     

        在儋州那大敬老院,院长符家招向记者介绍说:“从2002年开始,赵红亮就主动来帮我们照顾老人,他每个礼拜都过来。后来他看到这里的老人有的不是腰疼就是腿疼,他就学按摩,打2004年起,他每次来都要给老人们按摩,从头到脚,老人们可高兴了。”

     

        实际上,赵红亮每次去敬老院照顾老人,还要顺便到隔壁的孤儿院去看望小朋友。据儋州市儿童福利院保育员吴凤美介绍,每个周末他都要过来跟小朋友们玩。一听说红亮哥哥来,孩子们别提多高兴了。

     

        2006年,赵红亮从海南大学毕业,好心人帮他找了一份收入高的工作,可他拒绝了。他向学校递交了一份申请,要求到最艰苦的边远山区支教。2006年7月,赵红亮来到国家级贫困县——白沙黎族苗族自治县南开乡,开始了他的志愿者服务生涯。

     

        南开乡是黎苗少数民族居住地,教师稀缺、科技落后。赵红亮来到南开中心学校当了两年老师,教过数学、英语、地理、政治、生物和自然,并且都是同时教授三四门课程。赵红亮不是师范专业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胜任教学工作,他坚持多年养成的习惯,每天早起晚睡,点着蜡烛学习。白沙县南开乡中心学校副校长符海远说:“赵老师这两年在支教支边工作中表现非常好,他在我们同事以及学生家长的印象中,是一个普通而又积极进取、生活简朴、乐于助人、博学憨厚的小伙子。”

     

        提起赵红亮曾经支教的第二站——白沙县白沙中学,现在已经考上重点大学的白沙中学08级高二(8)班学生符财云动情地说:“没有赵老师,就没有我和同学们的今天。我们这几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都是他亲自辅导帮助的。”他跟学生们学说黎族话,走访黎苗山寨,了解黎苗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生活现状。结合南开乡实际情况,赵红亮拿出2500多元积蓄,为黎苗群众编发了多期涵盖科普兴农、法律宣传、医疗自救、奥运等内容的刊物《南溪苑》;赠送给村民种植橡胶、木薯等热带经济作物的科普图书300余册、光碟近100张。他还多次回母校学习橡胶种植和割胶技术,再对当地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

     

        从2002年至今,赵红亮先后获得“海南省优秀共青团员”、“海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海南省十大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中国青年志愿者银质奖章”、“200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第十五届“海南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最近,海南省委组织部拍摄了一部专题片《“向群弟”——赵红亮》参加全国优秀电教片展演,并在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上播放。一家基金会知道了赵红亮的事迹后,表示要推荐和支持他赴美留学深造。对此,赵红亮表示,就是去学习深造,也要回国工作,继续他的义举。

     

        (本报记者 魏月蘅 王晓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