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03日 星期一

    光明专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④

    写在旗帜上的光荣与梦想

    王幸生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03日   01 版)

        在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奋进史上,总有一些节点令人难忘,总有一些时刻引人遐思。

     

        党的十八大就是这样的节点和时刻。这次大会以鲜明的主题,庄严的宣示,清醒的认知,科学的谋划,回答了在新的起点上党和人民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问题,必将以举旗定向、继往开来的历史性功绩载入史册。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认真领会这一重要论断,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等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习近平号召全党同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这是对十八大精神的深刻阐发和全面强调。

     

    (一)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溯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搞建设、兴改革艰辛探索、不懈奋斗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

     

        闻一多曾写下如此幽愤、如此滚烫的诗句——“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突然晴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以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文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然而,我们在近代却落伍了。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中国在屈辱中奋起、在曲折中探索、在追赶中接力寻求民族复兴的历史。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仁人志士为寻求救国救民的良方,上下求索、奔走呼号,进行过各种试验,然而都失败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只有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在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武器之后,古老的神州大地才露出了复兴的晨曦。然而,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仍然是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

     

        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惟共产国际的马首是瞻、照抄照搬别国经验的教条主义,曾给革命造成重大的损失。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一批有远见卓识和创造精神的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同教条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致力于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1927年9月,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的余部进军井冈山,与朱德等同志率领的南昌起义的余部会师,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火。在夜色如磐、黑云压城的情况下,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能否存在和发展?毛泽东经过缜密思索和论证,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论著中进行了科学而肯定的回答,初步提出了一套革命方略,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为主要特征的新的革命道路开始明晰起来。遵义会议标志着我们党的一个伟大觉醒。到党的七大,全党终于形成共识,把毛泽东思想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

     

        “莫道故国春来晚,东风初绽第一枝。”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的确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飞跃,在中华民族的复兴史上带有拨云破晓、峰回路转的意义。它贯穿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维方式,科学回答了在中国这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问题,确立了在农村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形成了我们党的三大法宝——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抗日战争之后,我们党仅仅用3年多的时间,就打败了蒋介石,解放了全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了发展。在《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论著中,毛泽东初步阐发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构想,提出了“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宏伟纲领。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建设热情,新中国十多年间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旧中国几十年惨淡经营所不曾取得的成就。

     

        然而,“历史通常是循着曲折的道路发展的”。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左”的思想开始抬头,“以阶级斗争为纲”愈演愈烈,直至发展到“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全局性错误,令人痛心疾首。但是,改革开放前的30年,毕竟是我们党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初尝试,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打下了基本的制度基础,提供了必需的政治前提。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党和国家面对的是一种极为困难的局面。国内,徘徊不前;域外,千帆竞发。中国向何处去?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又一次历史地摆在了党的面前。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在这篇实际上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主报告中,他讲了两句振聋发聩的话:

     

        一句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另一句是:“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这是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一个新的伟大觉醒!

     

        经过改革开放最初几年的实践和深入思考,1982年9月1日,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由此而生。这个命题的提出既是对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又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仔细推究,这一命题与毛泽东倡导和坚持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思维方式一脉相承。也正是这样一个命题,确立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历史的基本走向。

     

        由此,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在中国大地上,在世界东方的天幕上,展开了。

     

    (二)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以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目标取向,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我们党领导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掀开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崭新的一页,谱写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壮丽史诗,开辟了中国人民奔向幸福安康的锦绣前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进程,是一个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第一的观点、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奋勇开拓的历史进程。列宁曾经说过:“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 (列宁全集第二版第33卷第53页)社会主义不在书斋里、不在沙龙里,不在某些天才人物、先知先觉的大脑里,不是某种先验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固有模式。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在亿万人民群众创造自己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实践中。它是鲜活的,生动的,不拘一格的。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就是探路、就是实践,“望河兴叹”是不可能到达胜利的彼岸的。正是因为非常注重实践,非常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首创精神,中国的改革开放才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建设到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领域,直至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全方位铺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萌芽破土、生根开花,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进程,是一个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并用以指导实践的历史进程。环顾当今世界,在群雄逐鹿的世纪性的发展潮流中,为什么中国能够脱颖而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个中原因固然多多,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有科学理论的指引,有理论上的自觉和自信,有理论上的创新和武装。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不仅勇于实践,而且特别注重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结合新的时代、新的实践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崭新的科学的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我们党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个密切相关的基本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断深化了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进程,是一个不断地把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理论上的正确认识转化和定型为制度、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和完善的历史进程。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一种阶级统治、发展模式、发展道路,总是体现为一定的制度安排。社会变革,归根结底是制度的更新与重塑。如果说勇于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头活水,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路明灯,制度建设就是它的大厦梁柱。如果说,实践开拓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理论点燃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光,制度则熔铸了它的规矩方圆。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在重视实践开拓、理论创新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制度建设,适时通过制度创新固化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形成了初步定型、日臻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些制度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又借鉴和吸收了人类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包括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所形成的优秀的、有益的制度文明成果,因而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生动的实践开辟了伟大的道路,科学的理论引领了壮丽的事业,初步完善的制度保障了已经取得的成果。道路形态、理论形态和制度形态,堪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原色”,共同演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绚丽风景;堪称它的“三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大厦。

     

    (三)

     

        回首90多年党和人民筚路蓝缕、艰辛探索、奋勇开拓的历史进程,可以得出一条基本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就是民族复兴之路,就是中国富强之路,就是人民幸福之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搞清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是确立道路和发展方略的首要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认真总结国际国内历史经验,提出在我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以后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至少上百年)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确立了总依据。今天,我国已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正如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任何时候都不要妄自尊大、忘乎所以。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的基本路线看作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逐步提出并不断完善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实践证明,这条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正如邓小平所嘱托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建设都无从谈起。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丢掉了四项基本原则,就失去了国之根本,就可能滑向改旗易帜的邪路;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丢掉了改革开放,就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就可能重蹈僵化封闭的老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的理念把握“五位一体”的建设总布局。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社会的理想境界,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也必然是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建设作为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工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乃至生态文明建设缺一不可。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到经济、政治、文化“三足鼎立”,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再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记录了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历史轨迹,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认识的渐进和深化。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魂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根本上说是文化的复兴。必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完善的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必须加强社会建设,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楼高路宽”,还要“水碧天蓝”。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在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于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在于巩固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共产党以自己90多年的奋斗和牺牲、忠诚和智慧证明,她不愧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当起拯救中国、改造中国、领航中国的重任。然而,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十分严峻,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严重存在。因而,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承载着人民的向往,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了90多年的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今天,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欣欣向荣、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们完全有理由骄傲,但丝毫没有理由自满。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关键时期,既有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正如十八大报告指出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风展旗帜如画。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更清醒的自觉和更坚定的信心,奋力开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美好幸福的未来!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研究员、少将)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