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03日 星期一

    随 笔

    别让科普成“谬普”

    孟祥海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03日   13 版)

        近日,一本名为《变成石头的动植物:化石》的书引起了颇多争议。在这本旨在“引领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普图书中,“辽宁古果”穿越几亿年成了“沙顿蕨”,陆上蕨类也改变习性在水中生活,珊瑚摇身一变成了菊化石。专家称:图书《变成石头的动植物:化石》存在很多事实错误。

        作为一本针对青少年的普及科学知识的图书,竟然出现如此多的错误,不禁让人忧心忡忡。科普类图书以介绍、普及科普知识为主要内容,必须准确无误,否则就会贻害读者。假如科学普及都玩起了“穿越”,那还是“科学”吗?

        科普类图书编写一定要严谨,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对待,这应该是显而易见的“规矩”。科普类书籍在传播科学真理、介绍科学知识方面有着其他图书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编写必须专业化,精确化,以科学求真的态度对待才行。想当年,《十万个为什么》这套青少年科普读物的主要作者之一叶永烈,毕业于北大化学系,本身有着丰富的科学知识,18岁就开始发表科学小品,20岁就出版科学小品集,对写作非常认真。相比而言,目前很多科普图书的作者都是临时拼凑而成,既缺少丰富的专业知识,也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写作时生搬硬套,胡乱拼凑,出错就在所难免。

        笔者以为,应该加强对图书出版的监管力度,做到科学严谨,否则宁缺毋滥。在传统图书出版业受到网络图书冲击的今天,能出这么一套科普读物实属不易,但既然出了,就应该加强监管,让专家把好关,使其真正成为一套惠及青少年的高质量读物。如今,刚刚上市就被指责漏洞百出,不仅不利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反而误人子弟。

        总之,科普类图书应该以弘扬科学知识为根本,以准确无误为基础,以通俗易懂为要求,以科学求真为依托;一流的作者,才能编出一流的图书,否则,像《变成石头的动植物:化石》这样的科普图书就难以令人恭维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