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报告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经常去参加公益活动,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11月8日,在观看十八大开幕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陈兴耀说。
第一时间让十八大精神进课堂、进头脑。十八大召开以来,武汉大学联系实际、创新形式、拓展载体,让十八大精神内化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行动。
结合学科优势讲出新意
这几天,武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法学家周叶中教授很忙碌,十八大闭幕以来,这位宪法学专家已经作了多场报告,结合自己学科专业宣扬党的十八大精神。11月21日,周叶中教授又多了一个响亮的头衔——武汉大学十八大精神宣讲团成员。
武大十八大精神宣讲团,由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国家教学名师等2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组成,该宣讲团将发挥武大人文社科优势,走进社区、企业、军营,走向武大战略合作协议单位进行宣讲,十八大精神宣讲团也成为该校服务社会的一种新途径。
“武汉大学作为我国人文社科的一方重镇,具有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宣讲团成员,将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加以深刻分析,讲出新意。”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骆郁廷说。
与此同时,武大学习十八大精神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在学生中深入开展。学生们通过举办“我眼中的十八大”主题征文比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辅导论坛等活动,利用网络语言、民谚格言、红色箴言等形式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使十八大精神入耳、入脑、入心。
组织特色活动学出新意
11月25日晚上,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报告厅热闹非凡,该院学生期待已久的“思政龙卷风”知识竞赛正在举行。经过“热点抢答、观看视频、即兴演讲”几大环节,入围决赛的三支队伍围绕党的十八大、理性爱国、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等主题发表精彩生动的演讲,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思政龙卷风”知识竞赛是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面向学生开展的普及历史、人文、时政知识活动,这项活动不仅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展现自我的舞台,也给广大学生搭建起一个学习时事政治的平台,在理工科学院中掀起学习政治理论、关注时事的热潮。
“我们的目的是让当代大学生从轻松活泼的活动中增强对十八大等时政热点的理解,增强对国家、社会的认识,从而激发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院党委副书记高卫松说。
将学习十八大活动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武汉大学积极引导大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学习、宣传和贯彻十八大精神。
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及重大社会热点、国计民生、校园热点等问题,武大学生们精心设计了青年青春寻访、社会实践、挂职锻炼等活动,通过实地走访、调研考察、结题答辩等多种方式发掘主题,领悟十八大的精神。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建设“美丽中国”的精神,青年学子成立“优美珞珈”大学生志愿服务总队,120名志愿者深入学校附近社区积极做好宣传员、劝导员、劳动员、巡查员、监督员,向居民宣传城管理念,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并参与清理垃圾,在辖区营造城市管理“服务人人、依靠人人、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将百年武大历史文化化为育人优势
百年武大,积淀和汇聚了丰富的红色资源。近年来,学校创新教育方式,将红色校史资源有效转化为独特育人优势,引导当代大学生把学习校史与坚定信念、知校爱校与知党爱党统一起来,自主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红星地图耀珞珈——为十八大献礼,为研究生导航;追忆珞珈山上的红色记忆;学习红色历史、传承文化精髓……在武汉大学第二期“活力100”研究生党建创新活动立项的50余个项目中,有近10个项目与武大红色文化相关。
11月下旬启动的“喜迎十八大 看红色珞珈”为主题的第二届“珞珈红色文化节”,由求是驿站、书记相对论、红色珞珈设计大赛等项目构成,“珞珈红色文化节”通过报告、研讨、竞赛等创新活动方式,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社会责任感。
“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是新的历史使命。高校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说。
“美丽武大、人文武大、创新武大、活力武大、开放武大”,不只是红色文化,武汉大学还注重用深厚的人文底蕴转化为育人的条件和优势,营造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氛围,让求真的精神砥砺青年。全国道德模范黄来女、“全国无私奉献优秀大学生”赵小亭、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黄碧海……一批身边的优秀青年散发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着青年大学生团结在他们周围,更多的人在向他们聚集、靠拢。
(本报记者 夏 静 本报通讯员 吴江龙)